徐华钢 发表于 2022-10-28 13:08:37

写在重阳节



文/徐华钢

做为文学诗歌爱好者,到了重阳节,肯定会想到一些相关的古代诗词歌赋。而想到千百年来那许多写在重九日的经典诗歌,就总会想起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诗中虽也表现有人生忧闷之情,但诗人终究还是能借着好友相聚之欢愉,能借着重九登高远望之时机,能借着自身之慧性与旷达,而从那种身处人生不顺,大志难酬之心境中走出来。从而带给人们一个秋色美妙,相聚欢愉,瞩目美好,放下悲凄,拥抱快乐的好氛围,好状态!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登翠微尘世难得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金秋,诗人张祜至池州拜访杜牧。九月初九这日,杜牧陪同张祜,一起登临齐山游玩赏秋。

据说,因感叹自己和张祜一样怀才不遇,大志难抒,杜牧因而写下了这首《九日登齐山》

张祜,就是那位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的张祜。也就是那位因写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诗的张祜。

据史料记载,张祜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一生未仕。在丹阳曲阿之地,结庐隐居而终。

据说,杜牧在写作《九日齐山登高》这首诗时,因齐山之名而想到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感人生短暂而泣的故事,故而才有了诗中尾联那句:“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的感慨!

相传,2500年前的某一天,齐景公带着一班近臣和亲信游于牛山。望着山河美好,面向国都,突然,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说:“我怎么舍得这美好国度,离开尘世去死啊!”
陪同一起的艾孔和梁丘据受到齐景公的情绪感染,也都纷纷伤感流泪。只有一同随行的晏子在旁边看着冷笑。景公于是擦干眼泪,不解的问晏子道:“寡人触景生情而伤心,他们二人也都伤感流泪,你为何还独自发笑呢?”晏子答道:“要是人能长寿不死,你的先人太公,恒公,庄公,灵公都还在,那又怎会轮到你做国君呢?你只为自己的生死而伤心哭泣,这是不仁啊!而他们两位都紧跟其后,对你阿谀,谄媚,逢迎陪哭,我能不发笑吗?!”景公于听了自觉惭愧,于是自罚自饮了一觞酒,同时,还罚了艾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二觞酒。

之所以引用这么多,也是由重阳节而想到杜牧的诗《九日齐山登高》再由这首诗而想到这个历史上的文化典故。

今日就是壬寅年九月初九。也就是双九重阳佳节,又称重九节。

九九谐音久久,谐意久久,有长久之意。加之九为阳数,故又称重阳。古人常在重阳日登高望远,饮菊花酒,插茱萸,赏秋,还有祭祖,敬老等活动。

今日下午,见天气凉爽,我也去了登南山公园,上了德化楼。途中,我看到有两位年轻姑娘小伙各自挽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在登高赏秋。看得出,两位年轻人对老者都很亲近,很贴心,真好!
在德化楼上,可远眺伫立在西南方向的庐山,也可以近窥楼台脚下之山色美景,抬头四顾,还能看到大半个九江市区街景。
此日此时,天气也一改之前多日的秋老虎脾性,让人感觉秋风习习,凉爽宜人。

当我一边和众多游人一起登高望远,欣赏着远近景观山色,一边默念或轻吟着那些与重阳相关的古诗文时,我就好像看到了那些在重阳之日头插菊花,臂带茱萸香袋的古代游人,我就似乎体味到了古人那种仰饮菊花酒,登高作赋,欣赏秋景的历史人文景象!

我想,能年复一年过着这样传续了千年,有着清晰文化脉络,寓意美好的重阳佳节,能吟咏着这些传诵了千百年的重阳经典诗歌,还能同时穿越般感受体味蕴含在其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这样的精神享受,在现在的世界各国社会当中,我们应该算是绝无仅有吧?

据说,未来只有在元宇宙场景中可以部分虚拟实现啊! 2022.10.4

hu鄱湖小草 发表于 2022-10-28 17:40:22

拜读了,点赞!

徐华钢 发表于 2022-10-28 21:57:40

hu鄱湖小草 发表于 2022-10-28 17:40
拜读了,点赞!

谢谢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