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情
人的这一生的确不易,真正动情处也不多。我的个人经历很丰富,但让我时时记起的十多年前的小事真不多。这或许是对我触动太深的缘故,让我总在夜深人静时想起。那是一次由我组织的旅游,是去靖安周边的宝峰寺。这里是马祖道一的道场,建寺有一千二百多年,几经损毁,后由一诚大师亲自设计重建。我们一行有四十多人,临走时通过导游小姐联系了寺院,说我们中午在寺院吃斋饭。因为去之前旅行社早就宣传了宝峰寺的素食如何有名,如何好吃且很丰富之类的话。这也给了我们旅游者以少许期待。
宝峰寺建在靖安县宝珠峰下,青砖绿瓦很有气派,院中古木参天,香火旺盛,僧人们衣着朴素,给人一种清静安逸之感。拜过佛菩萨,参观完寺庙,我们就排队在僧人的指引下进入斋房。斋房宽敞明亮,摆放着一张张长长的条桌,估计可以同时容纳一二百人用餐,我们在长条桌前坐下,有一位僧人非常熟练的在每个人前放了一个碗,接着又有一个僧人在每个碗上放了一双筷子,这一切就象走马灯似的,安静整齐有序,把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不知在什么方向一声钟响,僧人们拿着饭菜走了过来,吃多少饭打多少饭,吃多少菜打多少菜,菜的花样至少十几样,有的开始打多了,后面就不敢怎么打,吃饭是不准说话的,大家只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百多人吃饭的大厅居然静悄悄的。说这里的素斋好吃,由于心情有些紧张,所以没品出来,但花样不少到是真的,由于前边的菜打多了,后面的菜就很少打或不敢打。有人吃得很快放下碗筷走了,僧人们过来收拾碗筷,把人家碗中所剩下的小半碗残菜剩饭给吃了,这让我震惊,我被身边所发生的这一幕惊呆了,旁边的、估计大厅中的大部分人都看到了这动容的一幕,接下来更让人终身难忘的事发生了,但见那僧人把掉在桌上的饭粒也给一一捡起来吃了,这一切似乎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令人震撼。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是一次胎换骨的教育,让我十几年难己释怀。我看着碗里的饭菜,怎么办?剩下我真不忍心,不剩下吧又实在吃不下,我庆幸刚才后面的菜我没打,否则真的吃不下,我也不知道这所剩的半碗饭菜我花了多长时间,临走时饭厅里所剩的人不多,但刚吃完饭的人的碗里都干干净净,就象用舌头扫过一样,我是泪眼模糊地走出斋堂的,走得很安静很沉重。这是我这一生中吃得最饱的一顿饭,让我无法忘怀。僧人的一举一动让我无法抹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深深地教育了我,让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还有一件小事更小,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确感动了我十多年。记得我刚搬来县城工作生活不久,在一个凤鸣园路边的早餐店里看到了这动情的一幕。我是因为吃早餐才进店的,店里坐着一对穿着工人制服的夫妻也在吃早餐,一人一碗粥,一人一个菜包子,还有一个茶叶蛋,那男的一边喝粥一边吃着包子,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那女的一边吃粥一边深情地看着自己丈夫在吃,等丈夫吃完了包子,但见这女人把面前的包子一分为二,并将大头递给了丈夫,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我看着看着就有些眼热,接下来的一幕更让我吃惊,但见那女的将茶叶蛋蛋黄留给了自己,把蛋白塞进了丈夫的嘴里。没人说话,也没人客气,一切都用眼神交流,临走时,那男的用手将女的抱上摩托车,然后自己上车走了,我望着他们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心中五味杂陈,或许这就是真爱,其实他们早就过了谈情说爱的年龄,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他们彼此间的爱消耗殆尽。在当今浮华的社会里,象这样的真情是多么稀缺,这种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虚情假意的家庭生活是多么的令人向往。看似这不起眼的邂逅,确让我时时想起,在茫茫人海中这是温馨的港湾,在物欲横流的生活里这是美丽的灯塔。或许这就是幸福。
就在咫尺间,看你能不能感受到,细微之处是生活的原版,让真情和感动时刻都在。
https://p22.pccoo.cn/app_bbs/20230302/2023030207353013806493_960_1280.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