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餐点被迫停运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jjxw.c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3"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3"><!--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九江市八里湖新区赤道咀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由于补助迟迟无法到位,导致食堂被迫停运,建议相关单位及时跟进,解决补助问题,确保社区食堂正常运行,解决附近老人就餐问题。</p> <!----></div> 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人手不足“送餐难”,日销量仅十余份,一些老年餐桌陷经营难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各地纷纷试点老年餐桌、养老驿站助餐点等服务。自2009年启动老年餐桌建设以来,养老驿站助餐点陆陆续续的出现问题,表面上仅仅是过来吃饭的人员少,而真正的难处却是助餐点需要自负盈亏,绝大多数得不到补贴所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有需求的老年人,各驿站不得不另请专门的送餐人员,额外增加不少资金;更离谱的是、极少数的地方由于管理部门某些人出于私利、吃拿卡要、随意变更已经备案的配餐点,更加剧了矛盾冲突,直接受害者只能是经营者以及过来吃饭的老年人。
希望有关管理部门坚守初衷,共同把这一大好事情办得更好,让老人满意、让老人的孩子放心。 开头容易坚持难,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都涌现出社区式的老年人助餐点,十余年来坚持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何故?补贴资金不能到位也。 靠国家财政补贴的,一般都不能持久。因为这属于违背经济运行规律的大锅饭政绩工程。 浔阳区信华城市花园那边还在搞,听说口味还可以 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便已连续5年共投入50亿元,以支持203个地区以便利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除去地方财政投入,国家财政补贴自然是其中关键一环,又因何“一看到老年食堂整顿调整”,便用“骗取”二字形容?
以不少老年人的采访来说,不担心国家的财政补贴,担心的是食堂承包人,一来真正会做“食堂”的人少,另外这老年食堂主要是承包制,国家的财政补贴到底是便利到老年人,还是承包商无从所知。
即使是食堂想要真正为老年人便利服务整改,也便被一竿子打为是“骗取”行为。且本便是政策倡导,若是不符合实际,但又“高强度的老年食堂覆盖率”,这接连的补贴,压力终是不小。
当然,财政补贴是关键一环,但也出现不少“老年食堂为谁服务”的声音。
老年食堂不对所有老年人开放,而是侧重点放置在“独居、空巢、失能、残疾、高龄、经济困难的老人应当是“首要保障的对象”。补贴自然也是“花在刀刃上”。
来社区食堂吃饭的老人并不如预想的多,每个老人的消费习惯各不相同,有的社区食堂口味、服务、环境欠佳,菜品少,菜价高,就餐体验一般。
2023年10月沈阳一地老年食堂出现开业不到两个月时间便贴出告示要进行内部整顿。
以沈阳这家“开业两月便整顿的老年食堂来说,“补贴到位,立马撤退”的戏谑声靠近前排,更是直言,“整顿”不过是想要“骗取”政府补贴。
“补贴到位,立马撤退”的戏谑声靠近前排,更是直言,“整顿”不过是想要“骗取”政府补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