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磁力珠,可以拼出各种好看的形状和图案,被很多厂商和兴趣班推荐为“开发大脑”、“拓展思维”和“提升动手能力”的益智型玩具。殊不知,这看似有趣的磁力珠却暗藏着危险。
今年3月13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一名2岁男童,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最终医生从男童的消化道内共取出28颗磁力珠,修补4处肠穿孔……
3月13日15点30分,2岁的洋洋因频繁呕吐5天,被妈妈带到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就诊。据家属口述,此前他们在当地医院彩超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异常,接受补液等治疗却一直不见好转,这才急忙将孩子送到市妇保院就诊。
经腹部立卧位摄片,门诊医生发现,洋洋的肚子里,竟然有2串金属珠子共28颗。追问家长病史,怀疑为磁力珠。因为家长之前为孩子购买过此类玩具,而磁力珠不同于其他珠类,一旦吃2颗以上,很难排出,且会在不同的肠管里吸附在一起,挂到肠壁上,造成肠穿孔!
情况紧急,儿外科医生立即通知麻醉科,并组织专家进行术前准备。18点30分,孩子被送进手术室,术中,儿外科何浔主任发现:洋洋整个肠子粘连成团,腹腔有大量绿色大便,并多处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伴有重度脱水,低钠低钾血症,中毒性休克症状。
何浔推测,洋洋是数次误食磁力珠,先后吞服的磁力珠处于肠道不同位置,而磁力珠本身具有的磁性使彼此吸附,中间的肠道壁被磁力珠长时间压迫,导致局部缺血坏死,最终出现肠穿孔。
术中,麻醉医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何浔则隔着肠管仔细耐心寻找,辅助X光摄片、嗞力棒探测,最终取出了全部28颗磁力珠,并修补4处穿孔肠管。目前洋洋还处在康复中。
据何浔介绍,误食磁力珠造成肠穿孔的现象并不少见,近半年来儿外科已有3名儿童因磁力珠致肠穿孔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科室还诊治过不少误食硬币、电池、枣核等的患儿。
3.预防为主,家长要把危险物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4.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仔细回忆发病前后进食情况告知医生,尽早确诊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颜色丰富,样子像糖果,而且又小又滑,对小朋友来说充满着诱惑,极易造成误食。
磁力珠是一种强磁力玩具,曾有媒体做过实验——当两颗磁力珠稍微靠近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吸力,这是因为磁力珠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标准(50高斯)的80倍!仅一颗小球,就能吸起两枚到三枚面值一元的硬币。
几颗磁力珠,隔着肠壁和肠系膜相互吸引,导致肠子及系膜被夹住。在持续磁力作用下,被压迫的肠管及系膜会逐步缺血、坏死、穿孔(吃下的磁力珠越多,肠穿孔可能也越多)。肠穿孔后,大量的消化液、细菌甚至粪便进入肠道,就可能会迅速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