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朱熹重建书院,并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书院坐北朝南,为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等坐落在楼阁庭院中。其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名称“白鹿洞”,余三次拜谒,探先贤之思,悟先圣之察,拜孔子于像前,聆朱子教诲于案几,希得脑洞大开,以解名之。
“白”大有玄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一是白衣也,未有出身,白衣秀才也;二是清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读书人气节不可污也;三是暗寓,南唐王子李渤,隐身匡庐,心系天下,王上加白,皇也,身处山野,心系朝堂,梦登九五,黄袍加身,此中之玄机估计只有李渤知道了。
“鹿”大有讲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君子谋道不谋食,可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夫子曾经讲过:“朝闻道,夕可死矣。”夫子主张的“道”,指的是立身行事、治国安邦之道。君子通过谋道来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孔子画像中的鹿,均喑指禄也。鹿,禄也,朝庭俸禄,呦呦鹿鸣,德音孔昭,绝非王子养头白鹿之巧合也。
“洞”大有文章。洞,洞藏也、洞察也、洞见也、洞纳也。绝非掘土为洞、绝非垒石为洞、绝非无洞找洞。书院有一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此联颇雅,写出洞中之妙,洞察天地之玄机,洞见山川之秀美,洞藏古今之变化,洞纳书卷之清香。明白此理,洞而察之,洞而纳之,洞之纳之,自是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别是一个洞天。
白鹿洞,排列组合,排而列之,组而合之。意义陡然似乎博大精深,窥文脉之幽远,探文化之厚重,在对书院仰望中,去用心品读,用心思考,不负书院千年文脉之传承。 (代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