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或许都能明白认知的重要性。学习、求师、访友、旅行、看书、思考、写文章,其实都是为了让大脑更充盈、经验阅历更丰富、认知更广阔,以便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更游刃有余、更得心应手、活得更好。可往往很多人书看了许多,到处上课培训,但依然还是没有多少改进,这是什么原因呢?
仁者先讲一则寓言故事吧!
一只狐狸叼着一只小兔子从长乐源的狮山崖走过,一不小心小兔子掉了下来。小兔子一抬头,看见一个人的脚。这人是长乐源仁者,仁者仁慈善良,悯天怜地,能创造奇迹。
仁者把小兔子捡回茅舍,喂它饭吃,喂它水喝。小兔子很幸福。一天,小兔子走出茅舍,看见附近有一只大黄狗,吓得立即跑回去,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仁者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浑身发抖?”小兔子“吱吱”尖叫着说:“我遇见一只狗,吓得要死。”
仁者想了一下,说:“好,我让你永远不怕狗。你躺下好好睡一觉吧,明天早晨醒来时,你就不是小兔子,而是一条狗了。”第二天早晨,小兔子醒来,果然变成了狗。“狗”开心地跑出茅舍。它打算舒舒服服地晒晒太阳,突然又看见大黄狗。可怜的“狗”立刻忘记自己已经不是小兔子了,转头就往茅舍飞奔。
仁者问:“你怎么了,谁又吓唬你了?”“狗”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仍然怕狗,就说了谎话:“我遇见了一只老虎。直到现在,我还弄不明白,我是怎么从那可怕的老虎口中逃命的。”
仁者说:“我让你以后再不用怕任何东西。你安心躺下睡一觉吧,等你醒来时,就是老虎了。”到了第二天早晨,“狗”变成了老虎。 “老虎”大摇大摆往森林走去。忽然,它又看见了大黄狗。大黄狗也看见了它,吓得全身的毛都倒竖起来,脊背也耸成弓形。“老虎”面对那只吓坏了的大黄狗狗,以为它要来攻击自己,一转身,飞快地逃回茅舍,钻到一个小旮旯,瘫倒在地,缩成一团。
仁者惊奇地问:“你怎么又浑身发抖?难道在森林里,还有比老虎更厉害的野兽吗?” “老虎”用微弱的声音说:“有。”“那是谁?”仁者非常惊奇。“是……是……是狗。”仁者全明白了:“胸中跳动着兔子心的‘老虎’,还是怕狗的兔子。好吧,谁有一颗兔子心,就让它永远当兔子吧。”想着,仁者就把“老虎”变回了可怜的小兔子…..
故事讲完了,答案也就揭晓了。其实,很多人所有貌似的努力改变,不过是外在形体的变化,而内心没有实质变化,内心才是主宰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
当面对同样的挑战,有的人认为可以试试,而且很有可能成功,他们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去做了,然后成功了;同样的,另外的人认为这件事不可为,即便去做,也很有可能失败,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放弃了,他们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当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总埋藏着不行、不敢、失败、放弃这些“消极思维”的时候,他即使增加再多的认知、付出再多的勤奋,那又有什么用呢?毕竟,拥有一颗兔子心的“老虎”见到狗还是会害怕的。所以,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能只做表面上的功夫,还要勇敢的去实践、去行动、去改变,绝莫“脑中拥有千条路,一觉醒来走原路”。(代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