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27766|回复: 0

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2 09: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高考改革四十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普遍高度重视教育;二是国人应试能力世界领先;三是国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或许是现代教育模式的成就,但背后的代价是巨大的,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机。首当其冲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大部分孩子的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家长们把孩子们送进了一流的学校,最后他们的一点也不开心。
       “赢在起点”,可能“输在终点”。其实并非反对应试,支持家长、老师一味地“放养”孩子。几千年的应试有其道理,其实是需要的,但也可以尝试换一种模式。就语文教育而言,如果老师一个学期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讲好、讲通、讲透5-10篇精品文章,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让孩子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深意就已经相当好了。语文没那么复杂,现在小孩不缺知识,缺的是知识的运用。家乡大儒吴节章老先生讲古诗就让学生仿写,涌泉有句名言“撸犁尾巴的都会四方八句”。其实可以到了高中再启动应试模式,让孩子带着饱满的精神,对学习的热爱,进入一个“应试游戏”的模式,这样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很多家长们总是喜欢说“赢在起跑线上”,我是学农业的,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我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在前期过分地透支了孩子的能量,最后会不会“输在终点”?
        我们在教育中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但在工作中发现,不少教育工作者有时候只问一个孩子的表现而不在乎他的为人。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去问孩子“你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但不太去问孩子“你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都渴望要“赢”,出现家长极度的焦虑,学生无奈内卷,并被标签化、功利化,由此造成的悲剧我们已经屡见不鲜。这样的家长传递给孩子的貌似希望,实则是压力、是负担,是“有条件”的爱。那些不计代价、不计成本为孩子的教育出钱出力,为了买学区房甚至可以“散尽家财”的家长,其实就像是赌徒,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不成功,然后把对自己人生的不满和不如意施加到下一代,要求孩子代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扳回一局。但这样的家长,其实对“成功”的理解是扭曲的,他们把成功看作是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身份、等级,同时要求孩子必须要代替自己实现进步,或者至少决不能后退。于是,教师就成为了最辛苦的职业、教育就成了最关注的话题。
        问题出在哪了?前不久学到一个概念叫“化约主义”。什么是化约主义,简单来说,化约主义就是把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简化为一件事情。家长们的化约主义就是认为孩子的幸福生活就是要出人头地。出人头地就需要一个名牌大学的文凭,于是我们就看到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穷尽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培养很大程度上屈从于了功能、屈从于了选拔,让那些可以普遍化的制度达到最优,最后把孩子们送进好学校。就教育而言,这样显然是方向出现偏差的。
        我也陷于教育的思考,其实“鸡娃”还是“放养”,事实上我认为二者并没有一定的高下之分,是偏重应试还是素质教育也不是关键。我想说的是教育希望是学以成人,而非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词汇,但在当下今天却把它理解得很狭隘,这就是化约逻辑造成的。我们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如果能够关注学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么我们的环境就会大不一样。社会对于老师有两种比喻,一种是比作园丁,还有一种是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把老师比作园丁这一比喻更好,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园丁的作用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最终都能茁壮成长,哪怕这些孩子属于不同种类的植物。语文课是最好的思政课,我真的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可以友善、有效、循循善诱的方式展开。所谓“有效”,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懂得别人在说些什么,都能写出有生命的、有温度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我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把孩子塑造成、培养成、净化成怎样的人,这些孩子们长大后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国家就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代仁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