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世间法、出世间法和入世法,争做爱国爱教的出家修行的僧人
2024年9日1日
据百度百科介绍:
1, 所谓世间法,是佛学常见辞汇,它是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由此可见,佛法中,世间法为人间法,它也是入世法与出世间法的平台。它来自《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裴铏 《昆仑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曹州孟海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如宋·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又如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2,所谓出世间法,是指出世间法,又名出世间修道,是出离有为迷界的道法。所谓“迷界”又作迷境。不知事物之真实,执着谬误之境地;即指有情众生轮回转生的三界六道之世界。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3,入世法与出世法相对应,强调修行之人要懂得真正的修行之法,做到真正的“入世”。“【入世法】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入世法和出世法哪一个比较重要?对修行人来说,当然是出世法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基本的衣食,生活马上就会面临困难,所以又不得不兼顾入世法的问题。佛陀时代的出家人不能积蓄金钱,只能每天去托钵才有饭吃。而且他们还规定,最多只能向七家乞食,如果这七家都没有供养的话,那一天就没有饭吃了。因为规定得这么严格,出家人根本不可能劝募金钱或经营其他世俗的事业,只能专心的修持出世法,所以当时证阿罗汉果的出家人多达一千五百人以上。 然而,在家居士只能以世俗的方法谋生,所以会发生入世法、出世法无法兼顾的问题。尤其是有家室的人,要照顾眷属的生活,责任就更重了。因此,当时在家居士证阿罗汉果的例子非常少,有记载的可能只有两人。在家居士证果的机会,比出家人少多了,因此《优婆塞戒经》再三的说:“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标准”为我们所有年青一代的宗教人士点亮了明灯、指明了方向。唯有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嘱托、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信教群众的热切期盼铭记于心,落实到自我提升、服务社会、服务信众的实际行动中来,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情感,才能促进藏传佛教健康发展。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向有缘信众做好广泛宣传和解答,把修行落实于当下,把个人融化于大众,把精力投注于今生,焕发民族和宗教的内在正能量,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宗教和谐、鼓励有缘信众理性信仰和勤劳致富的历史使命。我要以谦虚谨慎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精进修持,努力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与时俱进,以历代高僧大德为榜样担当起爱国爱教的典范,广发菩提心,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我将自觉践行和教育引导广大僧尼要把这种教义融入自身的德行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佛教积德行善的方法。在佛学修行中严守寺规戒律,规范言行举止,努力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重大要求,坚决抵御分裂破坏活动,实现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秉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教理念,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入学习“四条标准”,努力钻研佛法,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幸福美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