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13876|回复: 4

正大量上市,不少九江人爱吃!越新鲜越危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高高的青山上,

萱草花开放……”
这首歌歌词你一定熟悉
我们吃的黄花菜
就是萱草花的一种
眼下正是吃鲜黄花菜的好季节
这道美味可口的时令菜
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不过
新鲜黄花菜不能随便食用
烹饪不当
有可能引发中毒

新鲜黄花菜,可能引发中毒
后果不容小视

8月31日下午,小编搜索外卖软件APP发现,不少店家都售卖鲜黄花菜和干黄花菜。黄女士一家都很爱吃黄花菜,她说:“知道新鲜的黄花菜有毒,所以我们家吃得时候非常注意,都是按照网上的教程处理好了,充分浸泡煮熟之后才敢吃。”

104015ww6jjnjffabfiwjl.jpeg
104015xqaxw1gx5qxgk1q4.jpeg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属于萱草类植物,可欣赏,可食用,可入药。烹调得当的黄花菜美味可口,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它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脂、稳定血糖,还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胡萝卜素、钙、钾、镁、铁、锌、硒等营养。

不过,鲜黄花菜中的某种成分食用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 

至于这种成分是什么?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认为该成分是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经过胃肠道吸收后部分被氧化为二秋水仙碱,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血尿、便血,此外还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麻痹神经和平滑肌,甚至可麻痹呼吸中枢导致死亡。

不过,经漂烫后,秋水仙碱会被分解,可安全食用。

掌握正确吃法很重要
浸泡后再充分煮熟

大家也不用多担心,鲜黄花菜只要得到妥善地处理,还是可以“尝鲜”的。

鲜黄花菜的花蕊有毒物质含量较高,需要先去掉花蕊,然后清洗干净焯水,再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两个小时,并充分煮熟,这样就能去除有毒物质,避免食物中毒。

 如果觉得鲜黄花菜处理方法麻烦,可以购买干黄花菜,黄花菜干制过程可以破坏其所含的毒素,吃起来更放心。

干黄花菜在食用之前也需要提前泡发,放入温水中浸泡1至2小时,然后清洗干净即可。浸泡干黄花菜的水可能会变黄,是因为它的花粉溶在了水里,导致水看起来偏黄。 

花坛里的“黄花菜”,别乱吃

2个月前,杭州一对夫妻将公园里的“黄花菜”采回家食用,不料夫妻俩双双中毒,头晕目眩、狂吐不止,被紧急送医。

医生认为夫妻俩吃的可能是大花萱草,经过抢救,转危为安。医生介绍,大花萱草等观赏用萱草中的秋水仙碱含量很高,即使经过高温的处理,含量依旧不会减少。

104015jqz2icapr8rq3xx9.jpeg
患者带来的“黄花菜”。

大花萱草和金娃娃萱草都属于观赏性植物,在公园的花坛里经常能见到。它们长得和黄花菜很像,都属于百合科萱草属植物,但千万别乱吃。

大花萱草和金娃娃花蕾中有毒物质含量较黄花菜分别高出12.21倍和11.83倍,如果处理不当,中毒风险较高。

特别是金娃娃,即便经过汽蒸、焯水处理后有毒物质含量仍然高于黄花菜,说明处理过程虽然降低了金娃娃的食用风险,但仍然不能保证食用安全性。


来源:杭州日报、橙柿新闻、福建卫生报

发表于 2024-9-2 1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好东西
发表于 2024-9-2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吃小黄花菜,小心中毒!
发表于 2024-9-2 1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黄花菜 (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别名金针菜、柠檬萱草等,阿福花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黄花菜起源于中国东北部、日本及欧洲温暖地带。在中国,主要产区有江苏、陕西、四川等省份,是中国特色小宗作物。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中。既喜光,又耐阴;喜湿,但不耐涝,耐旱性较强,能耐瘠。

在中国,黄花菜被誉为“四大素山珍”之一,味鲜质嫩,可制作成黄花菜酱、黄花饼干等产品;其根可酿酒,叶可造纸和编织草垫,花葶干后可以做纸煤和燃料。

我本人比较喜欢食用新鲜的黄花菜,干品多用于烧肉。
发表于 2024-9-2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黄花菜  别名金针菜、柠檬萱草等,是阿福花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根近肉质,外形有点像喇叭花,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20枚,长50~130cm,宽6~25mm;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黄色;果为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种子黑色,有棱;花果期5~9月。黄花菜起源于中国东北部、日本及欧洲温暖地带。在中国,主要产区有江苏、陕西、四川等省份,是中国特色小宗作物。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中。既喜光,又耐阴;喜湿,但不耐涝,耐旱性较强,能耐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