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城记忆第八章第四讲
浔阳近代建筑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立体的语言。
浔阳的近代建筑主要集中在大中路、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滨江路沿线。这些建筑呈现出来的是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近代九江开埠后的产物,更是那个特定时代九江城市面貌的缩写。从1861年九江开埠,到1927年收回九江英租界的66年中,浔阳的城市建筑主要以西方建筑类型与中西结合类型为主。开埠初期,沿江一带主要是外廊式建筑,如九江的英国领事馆、海关办公楼、海关税务司等,除外廊式建筑外,教会建筑也十分抢眼,从九江近代建筑演变的具体历程来看,经历了以殖民地外廊式、折中式、古典复兴、新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的各个时期。
提到了建筑,就不得不说建筑的建造者,明清时期,九江的建筑,主要是由行业帮会来建造。湖口、都昌等地的泥瓦木工自发成立了“鲁班会”,专门从事城乡建设工作,平时以个体经营为主,遇到较大的工程时则共同合作,这种劳动方式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期。九江英租界早期的建筑,主要是依靠这些人。
那么,在九江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建造者是谁呢?他们在九江留下了哪些代表性建筑物?这些建筑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听九江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汪建策为我们带来《浔城记忆》第八章第四讲——浔阳近代建筑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