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7243|回复: 0

开学季话“学而时习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6 23:1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又是一年开学的季节,又很久没有沉下心来认真读经典了,前年走马观花式通略式读了《论语》,太有必要学而时习之了。《论语》以《学而》开篇,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其实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论语》可以说,“是一部青年宝训。”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之高。
        我们初中课本学习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下很多人,甚至是中学生的教材,都把这一章译成“学习知识并经常的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我觉得讲得太肤浅了,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实践来看,学习知识并坚持复习、温习,并不能真正的给学习者带来快乐,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快乐的往往就是学有所用,因而“习”字译成实践、使用更为准确,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温习、复习。至于“朋”的意思,绝不是今天泛泛而言的朋友,“朋”同门为朋,“友”同志为友,朋友就是后文所说的“可与适道”之人。应该是那些有着共同的远大志向的朋友,所谓神交已久的人,从远道而来才是令人喜悦的事情。至于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讲的是在强调两者修行的基础上,自己有了德才的时候,不被他人知晓的感受。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的,这三句话之间,也应该有着逻辑的关系。学可以理解为效仿,也即后觉者效仿先觉者。古人的学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还包括了向实践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还包括了做人处事,方法学到了关键是实践、会用,改造自己也改造世界。也只有能够做到这样,才会有相知同乐的感受。这些都具有了,才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而不高兴,才有了君子的境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孔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远”不单只空间概念的远,也有时间概念的远,空间的概念好解释,而时间的概念就需要用心感受了,是指一个人长久的时间没有精神交流的感受。
        夫子在与子贡有一段对话。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也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夫子以马为喻,指出千里马虽然善跑,人们称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马德。《菜根谭》中有句话,“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表明人品重于能力。 夫子探讨如何对待他人,以德报德好理解,如何报怨,夫子指出以直报怨,正确面对不好的人,不好的事,客观处理好,不必委屈求全,不必以德报怨。夫子说没人了解他,这是圣贤的寂寞,自古圣贤者的孤独只有上天才理解。这里其实不经意解释了“有”的可贵,进而“悦”而溢于言表。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的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有用雅言的时候,读《诗经》《尚书》和执行礼事,都用雅言。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夫子既有凡人的无奈,也有圣贤的寂寞。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夫子的眼中,只有努力学习求知、不断充实自己才是人生之中最大快乐。夫子对自我评价是一个好学的人,夫子的好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夫子听《韶》后,三个月不知肉味。可见他是一种自觉全身心的投入,并且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充实了心灵。夫子希望多给他几年阳寿,在五十岁可以学《易》,这种对知识的穷尽的目标,明白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可死也。
       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人们更需要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每天挤点时间学习,汲取精神食粮,填补心灵的空虚,不致于迷失的方向,找寻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快乐。(代仁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