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31451|回复: 11

[生活杂谈] 2024年5月15日甲辰四月初八浴佛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5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2024年5月15日甲辰四月初八浴佛节








甲辰四月初八(今日浴佛节),教内同庆,信众同欢。方竹寺沙门惟悟谨遵佛制举行浴佛仪式!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吾以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世界和平发展。与真理同行,沐浴阳光,与正法同行,照破黑暗。与人为伴,与人为善。眼前的苟且是为诗和远方。(阿弥陀佛)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方竹寺惟悟祈祷;如意吉祥!
    -----受庐山方竹寺大和尚帷悟法师全权委托,将本帖搬上《九江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生活多样化
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
将简单的生活营养化,
将营养的生活精神化,
将精神的生活高雅化,
将高雅的生活普通化,
将普通的生活创造化,
将创造的生活现代化,
将现代的生活人格化,
将人格的生活大众化,
将大众的生活人性化,
将人性的生活平等化,
将平等的生活艺术化,
将艺术的生活神圣化,
将神圣的生活合理化,
将合理的生活个性化,
将个性的生活自由化,
将自由的生活长远化,
将长远的生活快乐化。
快乐逍遥,观心自在。
惟悟于5月19日
-----受庐山方竹寺大和尚帷悟法师全权委托,将本帖搬上《九江论坛》
发表于 2024-5-20 0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在广东、台湾、澳门、浙江、湖北、江西和福建等地客家人群中供奉五显大帝(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各地参拜与庆祝五显大帝诞期的习俗基本相同。
五显大帝,又称华光大帝诞,全称五显华光大帝诞。客家信奉的神灵。为道家巫觋所祀之神,佛教则谓华光如来。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有求必应。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其诞辰。
在古代中国传说华光大帝是火神,有三只眼,故又称三眼华光,他喜欢玩火。一次因玩火烧了玉帝的九龙墩,玉帝大怒,设斋打醮斥令他每年八月初一由天上下凡。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华光诞当天,即打醮结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炭、纸屑等捆成一把,放置门口,由巫师、和尚挨家逐户收取,集中于纸船,投入江海中焚烧,称之为“送火灾船”。届时家家户户到火神华光大帝庙参拜,供奉柴、米、油、盐,以及元宝、香火等,祈求一年平安。当天还有一系列庆祝活动。供奉五显大帝神像,五通宫则演戏酬神。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5: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已经过去4---5个月了;“中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或‘鬼节’)”距今还有92天,届时会去祭祖!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有了浴佛节,也就自然有了“上元、中元、下元”三元节三元为中国传统节日,分别是“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或‘鬼节’)”,“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日)”,三元分别指三组日排列之起点。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发表于 2024-5-18 0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三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三元是农历年的三个祭神节日,而"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因而这三天就分别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

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唐代三元节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由于天官被封为赐福紫微大帝,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与禄、寿二神并列。至于三官神的职掌范围,宋明以后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确立,而有所缩小,一般认为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但民间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来,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时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天官赐福”的年画、民惜画,多种多样。画中天官,身著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虬须,面窖慈祥,一派雍容华贵的气质。一些图中,天官还慈祥地携带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过去民间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有时天官还被当作财神。清代流行一种“赐福财神”,图中间为天官手执如意端坐元宝之上,金山、银山、花卉、云龙和一个大“福”字陈于上方,聚宝盆、手持“日日生财”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财仙官、利市仙官立于两旁。画中充满着福气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员外目郎(表官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户”,显示多福、多寿、喜庆临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
发表于 2024-5-18 18: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七月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依然保持着举办祭拜活动的传统。“1不去2不做3要烧”是赣北地区特有的习俗,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通过烧纸祭奠,人们能够与先祖精神相通,为家族带来福祉和安宁。七月中元节的举办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温,也是对先祖的敬仰和怀念之举。
坟头上升起了一股黑烟,随着微风的吹拂,纸钱瞬间融化,化作一只只灵巧的船只,载着祝福悄悄地驶往天国。黄纸包裹着珠光宝气的金元宝,在纸钱的航线上飞舞儿,带着人们的祝福与思念,在黑夜中闪烁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而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角落,冉冉升起的火苗中,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们似乎感受到来自人间的关爱与善意,他们独自享受着人间的温暖和一丝安宁。

一、1不去:坟地祭祀的时间与其他节日不同,因此中元节不前往山上祭拜祖先。这样的习俗源于多重原因。首先,中元节的祭祀时间一般在傍晚举行,阴气相对较重,为了祭祀的便利和舒适,人们倾向于在白天进行。其次,由于祭祀时需要烧纸和供品,晚上在山上燃火容易引发火灾,因而人们也为了避免火灾风险,决定不前往山上祭拜。

中元节祭祀虔诚肃穆,人们在白天举行祭拜活动,以尊重先祖的指引。整洁的墓园里,鲜花和纸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墓碑上,仿佛将先祖的灵魂唤醒。人们低声祷告,用手中的纸钱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化作虔诚祭奠。这样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也唤起了对中元节传统的珍视。

二、2不做:烧纸祭奠前不吃饭,烧纸时心要虔诚。中元节祭祀前,人们会遵守禁食的习俗。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着深意。首先,禁食是一种舍弃个人欲望的表现,通过不食的方式,人们能更加专注于祭祀活动,使心神更加虔诚。此外,中元节的祭拜是与祖先共进晚餐的象征,所以人们希望将食物留给祖先享用,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

祭祀的前一刻,家中香案上摆满了美食,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如鸡鸭鱼肉、糖果点心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然而,为了将这份美食分享给祖先,人们选择不食,以示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此时,屋内寂静无声,只有祭品微弱的香火灯光点缀着空气,低语悠然而起。纸钱在火焰中飘舞,美食香气也逐渐弥漫,仿佛先祖的灵魂正与子孙团聚,共同品味着这一份珍贵的记忆。

三、3要烧:烧包袱、烧金元宝、烧黄纸。烧纸祭奠是中元节的核心仪式,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之情的方式。在赣北地区,烧纸祭奠的对象包括祖先及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烧包袱是用黄纸包裹着钱,象征着给先祖送去财富。烧金元宝则是为鬼差所烧,以期他们将祭奠给先祖的钱财全部带走。而烧黄纸,则是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的一种关怀和救济。
发表于 2024-5-18 18: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七月半祭祖是湘西各族人民一种岁时祭祀的习俗。
土家族于农历七月十二日开祭,祭时,要将祭品(酒肉饭菜)摆于大于的阶沿上,家中男女老幼按男左女右的顺序依次跪于门前祭祀,谓之“迎祖”,其祭祀仪式如同欢迎从远地而归的生者,除跪拜之外,尚需呼唤先祖进家过节。到七月十四日晚上,仍拜于门前,如欢送回天的形式,谓之“送祖”。

光绪《龙山县志》载:“‘中元’前三日,具酒馔祭先祖。将祭,男妇序拜迎于门,如生归者。十四日焚楮钱,仍拜送之。”苗族于七月初一夜半即沐浴斋戒,摆设祭品于坟墓前哭奠,并请亡人回家过节,俗谓“接亡”。至七月十一日起,家家祭祀祖先,且每天在神龛上焚香献茶以祭之,并献上酒饭佳肴。到了七月十五日,则烧纸祭送,谓之“送亡”。旧时苗家以祭祀新亡老人之灵为主,兼祭祖先,清道光年间《凤凰厅志》载:“中元,丧服未除之家,于初一日子时……,具酒肴于灵前哭奠,名日‘接亡’。至十一日起,各家俱祀祖先,每焚香奠茶,供酒醴,设侑馔。十五日设席,化纸钱以祭。日‘送亡’。”侗族地区则于七月十日以后,每家先于火塘屋祭祀祖先,每天却要摆酒饭祭之。到了十三日,则送祖先亡灵回天,也有于十四、十五日祭送者;除此之外,还于十五日祭祀孤魂野鬼。道光年间《晃州厅志》载:“七月……十日以后,家祭祖先于寝,日具羹饭。至十三日,治酒馔设祭,夜焚纸钱、楮镪于门以送之,亦有十四、十五日祭送者。”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三元节乃是汉族传统节日。



发表于 2024-5-19 2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中华文明五千年!早在春秋战国之前,诸子百家已经在华夏大地遍地开花,道家思想以及礼仪文化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支撑点,随着道教文化的逐步稳固,在两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的特有祭祀文化。
而此时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为了更快与东方文化结合,也不得不参杂部分道家思想,于是乎佛教的部分节日不得不以中国道教的三元节进行宣传。
其实,中国的诸多节日初始点都源于道家,只不过后来以讹传讹,以至于国人都以为是外地传入。
发表于 2024-5-19 20: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古代印度人使用的历法叫“时轮历”,和中国的农历差不多,都是阴阳历。时轮历和农历一样,都依照天文现象确定年月日,而且时轮历的“天文”味道比农历还要更加浓厚一些。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传统历法都是时轮历及其变种。中国的藏族人口使用的藏历也是时轮历的一个变种,但是主要吸收了农历的一些内容。

古代印度人确定年份的时候,以恒星年为年份的基准。古代印度天文学家测量天体黄道经度的时候,使用“Nirayana”系统,汉语中大致可翻译为“恒星黄经”。黄道上“恒星黄经”0°的点相对于恒星的位置固定,大约在白羊座β星(娄宿一)附近。太阳的“恒星黄经”变化一轮360°所用的时间,就是一个恒星年。

印度人用太阳的“交宫”(Sankranti)情况命名月份。所谓的“交宫”指的就是太阳运行到恒星黄经30°及其整倍数的时刻,一年会有12次交宫。有些交宫日期也是印度传统节日。如果某个月份里面没有交宫,这个月就是闰月(Adhik)。时轮历中,以交白羊宫(Mesha Sankranti)的月份为一年的起首月。

印度人说的“交宫”类似于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十二个中气,中国农历中用中气作为月份命名的基准。如果某个月份没有中气,那这就是闰月了。但是时轮历的闰月和农历有一些差别,农历的闰月一般放在普通月份之后,时轮历的闰月放在普通月份之前。一般来说,时轮历的月份以印度南部的Amanta时轮历(新月日期为月末)为准,印度北部的Purimanta时轮历(满月日期为月末)日期直接就是Amanta时轮历往后推15天的结果。

现在主流的天文学著作中用的“黄经”在梵语里叫“Sayanha”,在汉语中可以叫“回归黄经”。回归黄经0°是黄道和天赤道面的一个交点,即“春分点”。太阳的“回归黄经”变化一轮360°所用的时间是一个回归年。中国人算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用的定义就是“太阳运行到回归黄经15°及其整倍数的时刻”。

印度人在1957年以前一直都用时轮历。1957年开始,印度政府把自己国家的官方历法改成了“印度国定历”(India national calendar)。印度国定历是纯阳历,以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且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的日期)为一年的第一天。但是印度民间仍然在使用时轮历,很多印度传统节日的日期都按照时轮历计算。就像中国不少传统节日按照农历计算日期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