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43487|回复: 16

[生活杂谈] 自称方天命者带着妹妹方天姣和武松、李逵、在设有关圣的像前结拜生死之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6 1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自称方天命者带着妹妹方天姣和武松、李逵、在设有关圣的像前结拜生死之交,方天命究竟是谁?

2024年11月16日


    根据《武松》电视剧得知,方天命、方天姣、武松、李逵四人情义相投结为异姓兄弟。谈话中得知方天命也准备好了要造反。武松和李逵劝方天命上梁山,方天命认为宋江虽仁义却认为时机未到。《武松》这部电视剧以武松为主角,描述了成长、斗争和复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方天命和方天姣与武松结为兄弟,都反对腐败、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反叛者,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对抗这个世界。武松被方天命和其妹方天姣所救,与李逵一起和方天命结拜,哪料方天命就是是方腊。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自称“圣公”。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领袖。雇工出身。早年利用“食菜事魔”教组织发动群众,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条件成熟后,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发动起义,在漆园中誓师。旬日间,队伍发展到十万人。于是,方腊自称“圣公”,改元“永乐”,分置将领。不久攻占杭州,之后占据六州五十二县。各地起义军,都打着方腊的旗帜,纷纷而起。童贯率兵十五万围攻义军,次年,方腊被迫退出杭州,且战且退。后与宋军决战于帮源的严家溪滩,败北,躲藏于帮源石洞被俘,后被押解回汴京处死。


发表于 2024-11-23 2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义军仅仅只有区区的三十六人,所以朝廷压根儿就没有把宋江一伙人放在眼里。张叔夜早就听闻宋江大名,于是他派出了探子,将宋江起义军的情况打探得是一清二楚。
两军交战后,张叔夜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先是令部队假败,把起义军引诱上岸,然后一把火烧掉了起义军的船只,断绝了起义军的后路。
最后张叔夜派出重兵将起义军团团围住,深陷绝境的宋江只好投降。至此,轰轰烈烈的宋江起义不到三年时间就正式落下了帷幕


虽然野史,特别是演义,很多都记载了宋江参与了平方腊之战。但是根据《东都事略·徽宗纪》的记载,朝廷平宋江在平方腊之后,所以宋江根本不可能参与平方腊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和高俅、方腊等人,其实压根儿就没啥关系。他只是北宋末年一次很小的农民起义而已。

明初的《水浒传》之所以内容日益饱满,直到今天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只是因为施耐庵是将元末农民起义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故事虚构在宋江身上的,施耐庵本人也曾加入了反元大军,追随在张士诚身边,做了“博士”一职,为之出谋划策。不久之后,施耐庵发现张士诚不仅胸无大志,而且还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原本心怀大志,一心辅佐张士诚逐鹿天下的施耐庵失望至极,心灰意冷之下,便托词照顾家中老母,离开了张士诚大军。临别之际,好友鲁渊、刘亮等人前来相送,壮志难酬的施耐庵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来抒发了自己慷慨悲痛的心情。此后不久,张士诚兵败身亡国灭,而此时的施耐庵,正在山东、河南等地游历,后来回到兴化老家,继续完成没有写完的小说《江湖豪客传》。

明朝初年,朱元璋屡次下诏征召施耐庵出仕,但施耐庵志不在官场,只在山水之间。他在四面环水的施家垛筑舍安家,抛弃名利诱惑和世间的纷扰,潜心和弟子罗贯中在这世外清净之地著书立说。

到过杭州的人或许隐约的能感受到水浒传当中的一部分传奇经历,这其实就是施耐庵自己的切身体验!!!!

水浒传当中的宋江之流既不是农民队伍,又不算起义,充其量只是占据山头的草寇,这还能说是农民起义的故事吗?
梁山在王伦时期,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土匪强盗,做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和当时的二龙山、少华山没有任何区别。晁盖上山以后,先后为救白胜和宋江同官府打了几仗,但只是为了救人。宋江上山以后主动出击打了几仗,但目的不是救人就是抢粮,打完就撤回梁山。自始至终,我们看到梁山的范围没有出过那八百里水泊,除了“替天行道”的口号,也没有类似任何政治纲领,更没有设立什么府州县等相应的政权管理机构。

占了个山头就满足了,日常消费主要靠抢,这能叫起义?实际上因为队伍里有大量的之前官场上的官员,其中很多都是原本工作生活很幸福,只是被梁山用各种手段胁迫上山的,这部分人不可能有强烈的反抗朝廷的意识。
----------------------------------------------
与之成强烈对比的是真实的方腊起义军——这个由贫苦农民出身带领穷苦农民们起来反抗的,并且遍及东南半壁江山,初步建立起了政权及各级行政机构的真正的农民起义。正因为对朝廷有着无比的危害,以至于北宋政府子自身都非常腐败情况下,依然出兵先行彻底剿灭,宋徽宗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宣和三年(1121)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进发。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起义形势急转直下。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宋军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杀。
方腊被俘后,义军各部继续转战浙东各地。童贯派郭仲荀、刘光世、姚平仲等领兵分路镇压。
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台州仙居县义军由俞道安带领,从温州永嘉县楠溪攻占乐清县,义乌县义军据天仙峒,寿昌县义军据月溪峒,与宋军激战,天仙峒、月溪峒相继陷落。兰溪县灵山峒义军胡姓、祝姓二将与宋军刘光世部奋战,胡、祝等一千六百多人战死。越州剡县裘日新与宋军姚平仲部作殊死战,裘日新在桃源(今浙江新昌南明街道桃源村)战败牺牲。
宣和三年(1121年)闰五月,宋军姚平仲部攻陷台州仙居境义军据点招贤(今浙江临海西)等四十多峒。方五相公、方七佛部义军接连失利。
宣和三年(1121年)六月,仙居义军吕师囊转移至黄岩,宋军折可存部自三界镇追击。义军扼守断头山。宋军以轻兵从山后偷袭,义军战败,吕师囊等三十多名首领牺牲。
宣和三年(1121年)七月,俞道安部义军从乐清攻打温州,战斗三十多天,不下,转入处州境。
宣和三年(1121年)十月,俞道安在永康县山区被宋军包围,英勇战死。此后,义军余众在各地继续坚持战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
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的揭竿而起,威震东南,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动摇了大宋王朝。这场战乱给两浙路人口带来了重大损失,宋朝的经济命脉被切断,富庶的江浙一带千疮百孔,本就被冗兵拖累的大宋国库更是雪上加霜,为五年后的靖康之乱埋下了伏笔。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14: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为什么都喜欢在关圣面前结拜,那是因为关公是最讲信用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12: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方腊手下的八位上将,如方杰、吕师襄、庞万春等,个个勇猛,能征善战,对梁山义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方腊的“江南十二神”更是战斗力强大,多次击败梁山好汉。除此之外,还有八位骠骑将军和“浙江四小龙”组成的水军,使方腊的军事实力异常强大。梁山英雄和方腊的对决,成为北宋末年最激烈的历史事件之一。尽管梁山英雄曾一路胜利,但在面对方腊的八位上将和众多勇士时,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了70位大将。最终,方腊在朝廷军队的合围下败北,他的起义军歼灭七万人之多。虽然方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但最终还是未能抵挡朝廷的压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往往由英雄和反抗者书写,他们的对决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1-22 1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小说一种过去向度的,以虚构叙述者意图为解释中心的散文体语言叙述文本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明清以来,小说更多的是演变成了一种虚构式、幻想式,甚至于有一部分历史性题材小说也添加作者的虚构场景。
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正因为有虚构的场景,在拿这样的小说评说历史的时候,我们就得分清史实,不要以错误言论来对待历史事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1-22 1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彩票是一种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的凭证,也称为奖券。‌它的英文名称是“lottery ticket”。根据《辞海》的解释,彩票俗称“白鸽票”,是通过抽签给奖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筹集的凭证。
彩票的种类主要包括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此外还有即时开奖的彩票。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是两种主要的类型,福利彩票通常用于公益事业,而体育彩票则用于支持体育事业。

彩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彩票形式出现在中国明朝中后期,当时称为“跑马票”。随着社会的发展,彩票的形式和用途也逐渐多样化,现代彩票不仅用于筹集资金,还成为一种广泛参与的娱乐方式。

彩票最早出现在二千年前的古罗马。南宋时期也有类似彩票形式的博彩。

根据我国民政部在《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中的表述,福利彩票就是指以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目的而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供人们自愿购买并按特定规则确定购买人获取或不获取奖金的有价证券的。
国家发行彩票的目的是筹集社会公众资金,资助福利、体育等社会公众事业发展的,财政部是彩票的主管机关。彩票的发行须经财政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的,并由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发行机构发行,其它任何部门无权批准发行彩票的。
凡未经批准擅自印刷、发行彩票和发行变相彩票的,以及违反批准的规模和办法发行彩票的,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可以在全国发行的彩票只有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
彩票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随着彩票成为平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彩票因为自身的魅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彩票产业也逐渐形成规模。
博彩它永远会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样罢了,在我国,彩票是一种政府发行的合法购彩方式。
中了运气好,不中当给社会贡献福利了。玩彩心态很重要!

心术不正者老想着一夜暴富,以至于经常会神经质的去购买一定数量即以心理安慰的,也有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大量购买甚至不惜代价借钱购买,于是债台高筑!!!说穿来就是一种强迫症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武松的断臂是由包道乙用剑砍伤的‌。在《水浒传》中,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被包道乙用飞剑砍中了左臂,导致手臂受伤。武松为了防止伤口感染,最终自断左臂。‌包道乙是郑彪的师父,擅长道术。在战斗中,包道乙使用飞剑攻击武松,导致武松左臂受伤。尽管武松勇猛无比,但在这种超自然力量的攻击下,最终不得不自断左臂以保全性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两军阵前,刀枪相见,方腊当众大骂宋江,其实句句在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号称“以光明击败黑暗”的摩尼教,拥有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明教。方腊利用“希望、光明”的教义宗旨召集了大批人马。他们之中,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失业。贪官污吏公开掠夺过他们的田地,导致大批农民失业,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与此同时,大量征收赋税的做法也令百姓生计日益残破。在经历了生活的绝望后,他们最需要的便是一束能够带给他们温暖的光。而方腊的出现,恰恰就是这道光。方腊将他们聚集起来,不断地劝说他们放手追求全新的生活,彻底摆脱封建旧制度。以宗教的名义发展信众是十分聪明的做法,巅峰时期为方腊带来了20万的义军,险些动摇了北宋的统治根基。方腊为人有勇有谋,从他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自小家境贫寒的方腊,一开始靠给一户人家的地主打工来赚取微薄的收入。在存下一些积蓄后购入田宅,种下浑身是宝的漆树,将漆树籽榨油加工,经营着小本生意。那时的他,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漆园有了一丝生机,他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好景不长,宋徽宗命人收缴大批珍稀木材,占领漆园,彻底断了方腊的财路。眼看自己辛苦奋斗的成果被抢占,方腊的心中升起了熊熊的烈火,毫不犹豫揭竿而起。侠骨义气加身,再加上他同样是出身于贫苦家庭的人,擅长以悲悯之心去同情弱者,所以方腊的起义十分顺利,声势也非常浩大。有组织有预谋,在方腊的计划中,不出十年便能推翻宋王朝,建立新政权,还百姓一个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天下。反观宋江和梁山好汉们,一是缺少明确的政治纲领,难以成事;二是没有推翻朝廷的远大理想,留恋功名,自私自利。二人的眼界差距,便是令后人评定宋江不如方腊的最重要因素。方腊和宋江同为起义军领袖,而方腊可以做到对百姓的遭遇感同身受,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8: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自称方天命者带着妹妹方天姣和武松、李逵、在设有关圣的像前结拜生死之交,这是历史上最具特殊意义的生死结拜之交,在抱着涌金门门大战必死的方腊,结拜时将同念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时,立即停下,作为大哥,不准其他三人再念下去,给人留下难忘的画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一部部电视剧,演译了宋江平定了方腊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连给方腊提鞋都不配,两人同为起义军首领,为何一个被朝廷招安,一个宁死不屈?当中的恩怨纠葛,唯有翻开厚重的史书方能窥见一二。揭秘北宋两大枭雄,北宋宋徽宗在位期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声名远播的救世英雄。由于时代主题与受众群体的差异,英雄好汉的形象纷纷被赋予了多重内涵。例如,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宋江被刻画成了一个受人敬重、武功高强的英雄人物。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不仅不是领导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英雄,反而是一个没有气节的小人物。在北宋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他甚至为了当朝统治者承诺的一官半职,而背弃了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记载下来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时常有所出入,所以其实在北宋史官的笔下,方腊才是那位性情豪爽,深得人心的农民领袖。研究北宋历史的后人,根据方腊揭竿起义等壮举的记载,得以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方腊。他是一个非常有气节的人,对当朝皇帝昏庸误国的种种做法感到很失望,期望推翻旧制,为百姓争取美好生活。尽管方腊、宋江两位民间枭雄对宋徽宗的统治都感到很不满,并采取了起义的方式来反抗朝廷,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然而,所有的结局都有迹可循。细读史书巨著就能得知,无论是能耐还是眼界,宋江都远远比不上方腊。两相对比高下立见,方腊、宋江的性格和选择决定了两人的际遇。就凭两人的能耐来说,在领军规模和方式方法上,方腊都压宋江一头。北宋时期,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大批奸臣当道,贤才得不到重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天怒人怨,民愤滔天,腐败贪污达到了巅峰。以权压人,强取豪夺,百姓在压迫下苦苦挣扎。方腊和宋江便是诞生在这样的乱世中,勇敢地站在了无能朝廷的对立面。传说中,宋江率领一百零八将抗击北宋。但实际上,宋江起义的规模很小,核心成员仅有36人。宋江占山为王,劫贫济富,实则是草寇一枚。成日高喊替天行道的口号,干的是打家劫舍的勾当,一点都不入流。而方腊在识穿宋徽宗是个荒淫无度的无能帝王后,在短短几日之内便聚集起义军数万余众,引得朝廷出动了大批军队,才勉强镇压住了方腊的起义军。有关方腊兵多将广能打一百个宋江的争议,并非毫无依据。而方腊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和他擅长利用摩尼教的影响笼络人心有很大的关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5: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自称方天命者带着妹妹方天姣和武松、李逵、在设有关圣的像前结拜生死之交





方腊起义,爆发于北宋末年。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宋徽宗时,到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万年乡帮源峒保正方有常家当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当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不旬日,聚众数万,从者如云,攻城夺池,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宣和三年,在宋军的围困下,方腊被俘,其余部仍在战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1-16 19: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历史不是小说成就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05: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在奉诏征讨方腊过程中,宋江一脸奸逆,方腊则显得的英雄气慨,令人敬仰。方腊世代居住在睦州(杭州淳安)青溪县堰村,是个穷苦出身,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置办了一座漆园,本想着能够靠劳动致富,没想到造作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还时不时羞辱他,对于这些遭遇,方腊虽然心生怨恨却不敢发作。后来朝廷官员为了满足宋徽宗修建“奇石园林”的愿望,派人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石异宝,官员们只要是听说哪里有好的奇石,二话不说,直接派兵去抢。抢劫的过程中不仅搬石头,看到其他金银首饰也会一并抢走,顺便再干点其他伤天害理的勾当,当时的老百姓生活本来就苦,被那些贪官抢劫凌辱一番之后,他们的日子基本上真的没法过了。没法过怎么办?那就起义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方腊在一个漆园里领着一群农民举行了秘密的起义誓师会。方腊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甘心!”于是方腊起义就此开始。从正史的角度看,方腊不仅是农民领袖,而且是民族英雄,他敢于反抗黑暗的统治者,并且用生命去实践了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是可贵的,更是可敬的,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1-18 1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宋江(?—1122年),男,今山东省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和方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方腊是猛虎,宋江的最多算是毒蛇吧。公元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自称“圣公”。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 [28]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领袖。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不旬日,聚众数万,从者如云,攻城夺池,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宣和三年,在宋军的围困下,方腊被俘,其余部仍在战斗。

相关争议
起义的宋江与征讨方腊的宋江是否同一人
宋江是否出征方腊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据《三朝北盟会编》等书记载,宋江被招安以后是随童贯征讨方腊的,宋江当时的身份是裨将,和他一同征战的将领有刘延庆、刘光世等人。但是据《宋史》记载,宋江并非被朝廷招安投降,而是战败而降,而且张叔夜仅用千人就打败了宋江,可见宋江的实力不可能被派去征讨方腊的百万大军。而且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投降,此时方腊节节败退,杭州失守,三月歙州、睦州、忂州等地也相继失守,四月方腊被俘,并不需要宋江去讨伐方腊。史料中也记载了当时亳州知州侯蒙提议招安宋江,让他征讨方腊一事,但是宋徽宗没有接纳他的意见。1939年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上记载,折可存在镇压了方腊反叛之后,奉命捕获宋江。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则提出了“两个宋江”论,他表示“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腊起义的却是大将宋江。”所以“草寇宋江”和“讨伐方腊的宋朝大将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宋江的结局据《宋史》记载,宋江战败后向宋军投降,但在海州城一直流传有宋江被张叔夜杀害葬于白虎山中的传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8: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据1975年来源:共产党员,原标题:《党史百年 · 8月14日》公开报道: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此后,“四人帮”利用所控制的舆论宣传工具,在全国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
评《水浒》、批判“投降派”的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