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48023|回复: 22

[生活杂谈] 历史上曾发生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值得研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2 14: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历史上曾发生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值得研读

2024年12月12日



《狸猫换太子》是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的民间文学故事,后来被写进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等。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 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民国时期这个故事深受蒋介石喜欢,国军退居台湾后,台湾歌仔戏也改编有此剧。
故事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昱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
此故事在现代又多次被搬改编成电视剧上荧屏,无人不知。

发表于 2024-12-31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运动 发表于 2024-12-14 20:52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在宋朝发生过一起皇后抢夺皇子的事件。

宋真宗年间,李宸 ...

你这人好纠结!太纠结!整天吃的没事干,楼主第一段就说了狸猫换太子是历史文学故事!你就喜欢钻牛角尖,AI不只你会用,复制不只你会粘帖,整天扯些没用的!把别人的帖主题都扯没了!你在多人的帖后‘批复’这个不行,那个不可能!要谈些;老百姓想听的真心话!别以为就只有你上过小学一年级知道什么叫故事!

点评

元曲改编的杂剧并不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之所以人们尊重元曲的杂剧故事,是因为这种言辞只能存在于故事之中,他们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发表于 2025-3-26 18:54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28 08: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运动 发表于 2024-12-23 11:19
广东一位产妇在家分娩时,脐带不慎断开,惠东二院接诊后,表示女婴不是在医院生的,要求提供亲子鉴定才给办 ...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述了北宋宋真宗时期,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导致李宸妃被打入冷宫。后来,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最终揭露真相,使李妃和宋仁宗母子相认。
故事梗概
北宋宋真宗时期,刘妃和李妃都怀有身孕。当时宋真宗承诺,谁生下儿子,就立谁为皇后。李妃提前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妃和郭槐利用这个机会,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妃生下的婴儿,并诬陷李妃生下了妖怪。李妃因此被打入冷宫,而刘妃则顺利地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并被册立为皇后
真相大白
多年后,刘妃的儿子不幸夭折。宋真宗便将八贤王之子赵祯立为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宋仁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并通过包拯的帮助,揭露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最终,李妃和宋仁宗母子相认,刘妃和郭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文学与戏剧传承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后来在明代小说《包公案》和清代小说《三侠五义》中得到广泛传播。这个故事因其离奇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被后人竞相传颂,并被改编成多种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在民间广为流

点评

北宋宋真宗、宋仁宗并不知晓明代小说会拿他们的父子事实来杜撰故事情节,也无法管制他们的杜撰行为,再说了,明代文人之所以要杜撰历史故事是有其险恶用心的!!终究不能作为历史事件来妄议!!!![/   发表于 2025-3-26 19:04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24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AI智能回答(小编叫你AI)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述了北宋宋真宗时期,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导致李宸妃被打入冷宫。后来,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最终揭露真相,使李妃和宋仁宗母子相认。故事梗概
北宋宋真宗时期,刘妃和李妃都怀有身孕。当时宋真宗承诺,谁生下儿子,就立谁为皇后。李妃提前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妃和郭槐利用这个机会,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妃生下的婴儿,并诬陷李妃生下了妖怪。李妃因此被打入冷宫,而刘妃则顺利地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并被册立为皇后
真相大白
多年后,刘妃的儿子不幸夭折。宋真宗便将八贤王之子赵祯立为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宋仁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并通过包拯的帮助,揭露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最终,李妃和宋仁宗母子相认,刘妃和郭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文学与戏剧传承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后来在明代小说《包公案》和清代小说《三侠五义》中得到广泛传播。这个故事因其离奇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被后人竞相传颂,并被改编成多种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点评

你是否是说,元杂剧、明代小说里杜撰的故事就能代替现实当中的历史事件! 无稽之谈!!!元明时的小说而已  发表于 2025-2-24 18:3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17 16: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运动 发表于 2024-12-14 20:52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在宋朝发生过一起皇后抢夺皇子的事件。

宋真宗年间,李宸 ...

您可能在网上没搜到‘’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吧?你怎么就断定说没有?民间戏曲就有呢,我不太喜欢看戏,但也听说有这个故事!不要纠结有没有这个故事。楼主金木水火土推这个帖主旨是劝人多做好事,莫做坏事,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于人于己都不利!劝人要对老百姓都做善事!

点评

事实说明整个中国现有的历史史料都没有狸猫换太子之说,除非你能在考古事件中发掘出新证据!!!!用杜撰的故事去妄议历史,只能说明自寻死路!!!!   发表于 2025-3-26 19:09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23 11: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广东一位产妇在家分娩时,脐带不慎断开,惠东二院接诊后,表示女婴不是在医院生的,要求提供亲子鉴定才给办出生证明。医院表示此事符合规定,是为了防止发生“狸猫换太子”等涉婴违法事件,家属了解后表示谅解。医生还推荐了一家医学鉴定机构,上门服务,费用5000元。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属请求医院出具情况说明并加盖公章,以便依法申请救助。他们计划筹集足够的亲子司法鉴定费用后,再进行鉴定,并开具女儿的出生医学证明。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满足了张先生的要求。21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多部门积极介入,对产妇家属进行关心和慰问,并协调医院积极推进办理出生证明。
----------------------------------------------
由此可见,中国不但古代没有出现“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当今社会也不可能发生此类事件。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17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历史不是由传说故事造就,不然就不能成历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16 1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谣言害死了媒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9: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其实这本身就是人类一种积极向善的引导和愿望,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联系的,好因必有好果,恶因必有恶果,有时候看着是相反的,但实际上到最后,确实是好人,好事就有好报。

    宽仁厚义,是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有因才有果,播什么种,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生活历来如此。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9: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众多版本之一。开篇第一回就“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第一回:第一回 据正史翻龙图公案借包公领侠义全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9: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看大文豪鲁迅是怎样评论古文“狸猫换太子的,”鲁迅《准风月谈·“滑稽”例解》:中国之自以为滑稽文章者,也还是油滑,轻薄,猥亵之谈,和真的滑稽有别。这“狸猫换太子”的关键,是在历来的自以为正经的言论和事实,大抵滑稽者多,人们看惯,渐渐以为平常,便将油滑之类,误认为滑稽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4: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第104集 | 包青天狸猫换太子 八贤王的演技真的炸裂的了#包青天 #好剧推荐 #影视解说 #下集更精彩 - 抖音
https://www.douyin.com/video/7288680647831325991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7: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距今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年间,发生了一起“狸猫换太子”事件,故事梗概大致是说以假冒真,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一日,早朝已毕,真宗在宫内闷闷不乐,暗自忖,李、刘二妃现今俱各有娠,难道上天垂象就应于她二人身不成?此时二妃不宣而至,参见已毕,奏曰今日乃中秋佳节,二妃已备好酒宴,特请圣驾赏月。真宗同二妃进了宝殿,将早朝之事告知,并赐二妃工玺龙袱各一个,再金九一对,内藏九曲珠子一颗,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命其随身佩带,用以镇压天狗冲犯;二妃跪领,各自佩带后,每人又各献金爵二杯,天子大醉,哈哈大笑道: “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刘妃心地不良,久怀嫉妒之心,今闻此言,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自那日归宫之后,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铺谋定计,要害李妃;有个叫寇珠的宫人,是刘妃承御的宫人,寇珠虽是刘妃心腹,她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见刘妃与郭槐讨议,便各处留神,悄悄地窥探;郭槐奉刘妃之命,派心腹亲随找了个守喜婆尤氏。郭槐与尤氏密密商议,将刘妃要害李妃之事,细细告诉。郭槐许她无穷富贵。婆子闻听满心欢喜,便对郭槐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郭槐闻听连连称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12-14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在宋朝发生过一起皇后抢夺皇子的事件。

宋真宗年间,李宸妃生下皇子赵祯后,尚在襁褓之中的赵祯,被当时的皇后刘娥给抱走了。
经宋真宗的同意,由皇后刘娥来抚养皇子赵祯。

自此以后,一直到宋真宗去世,皇子赵祯都生活在皇后刘娥的宫中,认皇后刘娥为母。
而他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在强势的刘皇后面前,只得忍受着母子离别之苦,整日以泪洗面。
宋真宗去世后,皇子赵祯即位,赵祯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仁宗。
当了皇帝的宋仁宗赵祯,依旧认为自己的母亲就是皇太后刘娥,丝毫没有过怀疑——一般人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对于宋仁宗的身世,满朝文武人尽皆知,是朝廷公开的秘密,只有宋仁宗一人被隐瞒其中。
明道元年,即位已经十年的宋仁宗,得到一个消息——先皇的一位妃子李氏去世。
不知道自己身世真相的宋仁宗,对此毫并没有太大的悲伤,毕竟这么多年,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情感——在宋仁宗眼中,李宸妃只是自己父皇众多妃子中非常普通的一个。
所以,宋仁宗下令,按照一般太妃的丧葬规格来置办后事。

一年后,皇太后刘娥去世后,燕王赵俣才把事情的真相如实告诉给了宋仁宗。
得知这一消息后,宋仁宗当即嚎啕大哭,一连几天都没有心情上朝,而且还下了罪己诏,自责自己没有早点知道事情的真相,好在母亲生前尽孝(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
随后,宋仁宗追封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为皇太后。
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宋仁宗对自己母亲的娘家人加官进爵,给予高官厚禄。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只是元朝以后杜撰的一个传说,是小说和影视剧为了剧情而特意设置的一个环节。
参考史料:《宋史·后妃列传》
-------------------------------------
史书和历史记录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狸猫换太子这件事。最早所谓的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故事出自于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方地区对唐朝李建成的编撰故事,也仅仅只是出自于小说之中,相信它的人认为在历史上曾经有一只狸猫冒充了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欺骗了唐太宗,最终导致李建成被杀害。但是,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历史学家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它的真实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朝代,唐朝有着非常详尽的史书和历史记录,但是在这些史书和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关于狸猫换太子的记载。而且,这个传说流传的时间比较晚,起源于唐朝之后的一个时期。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那么在唐朝时期就应该有记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

狸猫换太子,清宫四大奇案之一,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
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
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补充内容 (2024-12-19 12:55):


历史故事首先必须是要有真实的历史事件,杜撰的小说、戏曲不能说是历史故事!!
更不能拿杜撰的故事来说历史事件!!!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9: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李宸妃,即章懿皇后李氏(987年-1032年4月8日),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汉东郡王李仁德之女,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李宸妃生皇六子赵受益(宋仁宗,过继章献太后)与皇长女(后追封惠国大长公主),先后受封崇阳郡君、才人、婉仪、顺容。宋仁宗在襁褓时,章献太后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人畏太后,无敢言者,故至太后辞世,仁宗不知己为李宸妃所生。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因病晋封宸妃,同月二十六日(4月8日)逝世,享年四十六岁。直到章献太后去世后,由八贤王赵德芳出面,揭露刘皇后的的阴谋,宋仁宗才得知身世真相。

    -----以上均来自百度百科词条

点评

所以说谣言经不起推敲,捉襟见肘!!!!  发表于 2025-3-26 21:25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二十九日章献太后刘娥去世,死后51年八贤王赵德芳出面,揭露刘皇后的的阴谋,你自己觉得好笑不!!!!  发表于 2025-3-26 21:23
赵德芳(959年—981年4月18日)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  发表于 2025-3-26 20:3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本帖我的主旨是劝人莫做坏事,多做好事!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自然于人于己都不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