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2110|回复: 5

[生活杂谈] 浅解,二十四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 15: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浅解,二十四孝

2025年2月2日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郭居敬撰。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蔡顺尝枣,即拾葚异器的故事,字君仲,东汉人,以至孝称。自幼丧父,少孤养母。太守召为东阁祭酒,后又举孝廉,不就,终于家。关于他的籍贯,《后汉书·周磐传》说他与安城(遗址在今河南省平舆县老王岗乡境内,平舆原属汝宁府,于1951年从汝南县析出)人周磐同郡,《册府元龟》说是汝南安城人,《汝宁府志》则说他是蔡顺是汝阳(今汝南县)人二孝里(即今汝南董会村)人。《后汉书》记载了蔡顺孝母的三件事。“抱棺逥火”。蔡顺母亲去世还殡在家里,结果邻居家发生了火灾,眼看就要烧到母亲的棺椁,没了办法的蔡顺只能趴在母亲的棺材上大哭。结果,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火隔过了蔡顺家,直接烧到下家去了。“
二十四孝中说的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东观汉记》,《汝南先贤传》还记载了蔡顺母亲丧年,蔡顺不治井桔槔,上面长满扶老藤的故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蔡顺尝枣的故事,梗概

[汉]蔡顺,字君仲,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曰:“何异乎?”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赠之。
东汉时期的蔡顺,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常说:“即使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时,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天下生灵惨遭涂炭。又遇到灾荒,地里粮食欠收,人们都没法吃饱肚子。总不能让娘亲饿肚子吧,蔡顺非常着急,起早贪黑到处找吃的,然而当时那种境地,谈何容易。他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煮熟捣烂了给母亲吃。看着年迈的母亲吞咽得那么艰难,他难过得心如刀绞。
一次,蔡顺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桑葚有红有黑,蔡顺尝了尝,发现红的味道酸涩,黑的则甘甜无比。他喜出望外,拼命地采集,又用不同的器皿分别盛装着。这时,一个赤眉军正好路过,看到蔡顺正忙碌着,便和颜悦色地问他采葚干什么?蔡顺乐呵呵地说: “吃呀!那边黑甜的给母亲吃,这边红涩的给自己吃。”这个赤眉军一听,敬佩蔡顺是个孝子,又怜悯他们的处境,当下慷慨解囊,送给他一条牛腿、二斗白米。蔡顺千恩万谢,带着采摘的桑葚和赤眉兵送的东西回家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5: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墙头记》亦应该算一个仁孝天下,百孝孝为先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由孙秋潮编剧,萧树琴执导,张新让、徐凤琴、刘君秋等主演的戏曲艺术片。该片于1982年9月上映。
该片讲述了善良的张木匠辛勤养大两个儿子,长子大乖自私贪婪,次子二乖虚伪狡猾,两人都嫌弃年老的张木匠,虽立下轮流奉养的字据却常为此争执,一次大乖将张木匠逼骑在二乖家院墙上后躲走的故事。张木匠妻子早亡,通过辛勤劳动独自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长子大乖从小学做生意发了财,娶妻李氏;次子二乖粗通文墨,娶妻赵氏,并带来一份厚嫁妆。张木匠年老体衰,无法劳作。长子大乖与次子二乖各怀私心,对父不孝,约定以半月为期轮流供养其父。由于月份有大小,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二乖夫妻心怀不满。一日,大乖送父到二乖处,二乖夫妻暗恨大乖屡屡占便宜,便装聋作哑,任凭大乖叫骂,就是不开门。大乖不愿将父亲带回家中,索性将其父撮到二乖家墙头上,拔腿离开。张木匠在墙头冻而昏迷之际,老友王银匠路过,问明情由,义愤填膺。为帮助张木匠,王银匠利用二子贪财如命的本性,定下计谋,至大乖、二乖处以讨账为名假说张木匠早年私蓄银稞,暗藏防老。二子贪图钱财,争相奉养老父。
张木匠生活改善,但因欺骗儿子以及没有钱财而内心痛苦,不久抑郁而死。
张木匠临终被逼问银子藏在何处,无奈留言说“看见那堵墙,想起王银匠”。二子认为王银匠知道银子下落,故争相请王银匠主持老父葬礼,并询问银子下落。王银匠痛恨二子不孝父亲,声称银子被张木匠藏于墙下。二子刨墙墙倒,均被砸于墙下,遭到报应。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孝行至淳脱险境,感象化鸟点生灵。动君择婿续天命,天下归心新贤英。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21: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据取材古病今医报道:古有张继宝,是宋仁宗时的人,他本来姓薛,因为幼年时兵荒马乱,在避难逃亡中,与他的亲生父母离散了。幸而有一位张元秀,怜悯他的孤苦,收为养子,这个原为薛家的孩子,从此就改姓为张。张元秀夫妇因为没有亲生儿女,对待养子继宝,极为疼爱,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幸幸苦苦的把他抚育成人,并且延师课读,培养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天,继宝外出游玩,途中适逢自己的生母,他竟忘记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辞而别。
        张元秀夫妇失了儿子,悲痛万分,终日在家盼望继宝归来,可是望穿秋水,不见爱儿的踪影,失望之余,老夫妇哭泣不已。后来家道中落,老夫妇沦为饥民,因此更渴求继宝的下落,四处探听,逢人询问。过了几年,得悉继宝赴京考中了状元,并且做了大官,老夫妇听到这消息,喜出望外,急忙借了路费,赶到京中去寻觅爱儿。好不容易见到阔别多年的儿子,哪知继宝看到二位老人衣衫褴褛,好像失了他的颜面,竟完全忘了抚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认,还饬令属下加以驱逐。老夫妇气愤填膺,头撞墙壁而死。一会儿,天空中阴霾四合,雷电交加,霹雳一声之下,张继宝在雷殛中毙命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14: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千仁万仁,孝字当先;孝顺父母,须挂心间。“千经万典,忠孝为先”忠心不二,流转万千。------“千经万典,忠孝为先”,谚语,意思是所有的经典都把尽忠和孝顺放在首要地位。

   “千经万典,忠孝为先”出处
元·马致远《黄粱梦》楔子:“你与国家好生出力,千经万典,忠孝为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古谚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它 的全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意思是自己的皮肤和头发,都是父母给的,如果不好好爱护,父母会很伤心的,也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属于谚语,全文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第一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5: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它 的全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方腊,是梁山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就连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的武松,都在征讨方腊之时被方腊国国师包道乙伤了一只手臂。令人更加惊讶的是,武松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让人将自己的手臂治好,而是直接将受伤的胳膊给砍掉。那么为何武松要砍断自己胳膊?其实他才是最聪明的!事实上,武松砍断自己胳膊的这一举动,看起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背后隐藏了武松的智慧和先见之明。试问,如果在断臂和丧命二者之中选,我们是更加愿意断臂还是丧命呢?想必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都是保命,因而,武松此举是合情合理又极为聪明的。武松具有常人没有的意志力,因而才有勇气和决心将自己的胳膊砍断。这样的疼痛,就连武松这样的铁血硬汉都忍不住大叫,而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兄弟们看到自己的兄弟因为方腊这群敌人才忍受这样的痛苦,充满仇恨的同时也更加同仇敌忾地对付方腊。或许,从医学角度上来讲,武松砍断自己的胳膊,也防止了自己伤口的感染。毕竟,在医疗条件并不佳的古代,有许多战士虽然伤得并不严重,但是却由于更加致命的问题——伤口感染,才不幸地牺牲。然而,武松砍断自己胳膊的意义更加深远。武松断臂以后,以这个理由直接拒绝了宋江一同回京,而彼时跟着宋江一起回京的吴用、李逵下场自然是众所周知的惨。
武松断臂以后,无论是宋江还是朝廷,对他的关注都减少了,宋江认为武松只是废人了,无法再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也就淡淡留下一句"任由你心"便离开。而朝廷那些奸臣也觉得一个废人无法再掀起什么风浪,就放过他。
宋江以为自己回京能得到朝廷的封赏,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宋江看得并没有武松通透。武松知道自己如果跟随宋江等人回京,加官封爵什么的不用去想,能不能保命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所以,武松不惜自断手臂,既是给自己一个留在寺庙当和尚的借口,也是让朝廷那群奸臣放下心。不得不说,从宋江被赐毒酒的结局,可见武松此举实在深远。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