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震宇 发表于 2021-1-22 14:41:27

历史上的鹤问湖

      鹤问湖是赛城湖和八里湖的古称。它像少女多情的明眸,将美丽的九江妆扮得妩媚多姿,碧水盈盈,秋波点点,荡漾着流传千古的动人传说。
15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隐逸诗人、田园诗祖,极具民族个性特色、独特人格魅力,因而历久弥新,愈益享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就是生活在这一片长江之滨,浔阳城郊,庐山西麓的鹤问湖边。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我们今天看来是有着明确界线和各自不同名称的江河、湖泊、陆地,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是连成一片的水网大泽。按照历史记载,最早的彭蠡,就是现在靠近庐山的这一段长江流域,江南与江北连成一片的水网大泽。大禹治水,登庐山大汉阳峰勘察形势,疏通河道。之后,才逐步形成了后来不同地域的分野。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匡扶并且中兴东晋王朝的一代名臣。陶侃出身贫寒,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陶母秉性贤淑,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之一。按史书记载,陶侃原籍鄱湖(今九江市都昌县境内),成年后随母亲迁居浔阳,在浔阳城郊的鹤塞做了一名最低层的差役谋生。历史记载的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封鲊责子",都是发生在鹤问湖边的一代母范的动人故事。相传陶侃刚开始在鹤塞做个小差役的时候,非常贫寒,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是原来在鄱湖与陶侃相识的地方官员,来浔阳城公干,顺道探访陶侃,陶侃没有钱备酒肉接待客人,十分为难。陶母见状,不动声色,悄悄外出,将自己十分珍惜的一头乌青长发,断然割下来换些银两,很快买回酒肉,帮儿子接待来宾。到了晚上,家里没有草料喂马,陶母便将自己床上的草席扎碎了帮客人喂马。这之后,陶侃的这位官员朋友积极在上司面前举荐陶侃,陶侃也逐步提拔做到了浔阳县的官员。一次快过春节前夕,原来鹤塞的小官员给陶侃送了很多鱼来,陶侃忙吩咐下人赶紧把鱼送回家里孝敬母亲,陶母见儿子派人送回来一大堆鱼,觉得儿子孝顺,心里高兴,口里却说,我一个人在家,哪吃得了那么多鱼,花糟了钱。下人不知底细,赶忙回答,鱼不是买来的,没花银两,是鹤塞朋友送的。陶母听了,勃然震怒,对儿子派来送鱼的下人说:你们赶快帮我把鱼拿走,从那拿来,退那里去!给你们老爷说,不把鱼退回去,不要回来过年!鄱湖宽广,庐山厚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历史上的鹤问湖,正是得名于这样一位名垂千古的母亲。相传陶侃尚未功成名就,还在浔阳县为官之时,陶母就去世了。陶侃悲痛欲绝,决心择块上等好地来安葬母亲。可是,身穿丧服的陶侃翻了一座又一座山,却没有找到一块中意的风水宝地。一天傍晚,他又来到了湖边。又饥又渴的他捧起湖水猛地喝了一顿。再抬头时,却见一位老者牵着一条水牛站在他的身旁。那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那水牛毛皮闪亮,叫声浑厚。陶侃不由向前,向老者诉说了自己的苦闷,老者手拂长须,缓缓启口:"若求葬母之地,可随此牛而去。"言罢,在水牛的身上轻轻一拍。那牛扬起四蹄,沿着湖岸疾奔而去。陶侃回头,那老者已消失不见,只有一只硕大的白鹤振翅飞起,须臾便飞进云间。陶侃喜出望外,连忙朝天跪拜:"多谢仙翁相助!"随后,急速追赶那神牛,追了好一段路程。暮色中,依稀看见那牛伏在湖边。走近了,却是一座小山。陶侃登上山顶放眼一望,茅塞顿开。但见湖面辽阔,水波滟潋,天空明净,风光旖旎,自知正是仙翁所赐的一块葬母良地。多日萦绕于心的烦躁顿时荡涤而尽。第二天,陶侃便将母亲葬在此山,并给它取名"牛眠岭"。说来奇怪,自从陶侃葬母之后,湖面上的白鹤逐渐多起来。它们时而聚集在湖洲上栖息嬉戏,时而张开洁白的翅膀翩翩起舞,古老的湖面上一派盎然生机。陶侃葬母之后,仕途长进,不久便离开了浔阳县,担任起了执掌帅印,一方诸侯的将军。得益于母亲的教诲,陶侃德才兼备,东征西战,屡立战功,威震江南。一个冬夜,一群被他打败的残军恼羞成怒,得知陶侃是有名的孝子,就偷偷地潜伏在牛眠岭,企图捣毁陶母坟墓。谁知,他们的挖掘声惊醒了沉睡的神牛。神牛一怒之下,咆哮而起,猛地翻了一个身,将那伙毁墓人连同陶母坟墓一起压在了身下。平息了嘈杂声,神牛甩甩尾巴,又睡着了。这一睡不要紧,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陶侃踏遍牛眠岭,也没有找到母亲的坟墓。对着茫茫的湖水,他失声痛哭。泪水流进湖里,感动了湖上的白鹤。那些白鹤顿时群飞而起,扑腾的翅膀遮住了整个湖面,它们发出一声声"啊--啊-啊-"的呼喊,似乎向湖水一遍遍地询问:"湖水啊,湖水,你可知道陶母墓的去处……"湖水茫茫,没有回音。陶侃问鹤葬母,白鹤追寻陶母墓的美好传说感动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于是,人们把庐山西麓这片陶母迁居而后安葬于此,陶侃过从而后留下一脉子孙聚居于此,陶渊明诞生并且安眠于此的美丽湖泊称之为"鹤问湖"。数百年后,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岳飞,驻军江州,也是把九江选择作为第二故乡,在靠近鹤问湖边的山坡上安葬了他的母亲--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母亲。鹤问湖何其有幸!承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分流再造湖泊的余荫,蒙千古名将,千古贤母的过从眷顾。明净湖水,见证,映照过两位千古名将戎马生涯的倥惚身影,苍翠青山,安息,传承着两位千古贤母的不朽灵魂。

折叠

蟹兵蟹将 发表于 2021-1-23 10:03:02

未来的生意人 发表于 2021-1-22 22:22
但是,六中那里,我没见有什么八里湖

老九江人都知道那里才是八里湖

艾泷 发表于 2021-1-22 21:27:57

要说古九江人 在唐宋元明清 太厉害了,能在码头生存的都是不怕死的江湖儿女。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降宋,唐朝彻底灭亡 。在宋王朝的胁逼下,李煜手书各郡县,命其全部降宋, 各郡县纷纷举起了降旗。惟有江州指挥使胡则誓不降宋,据城坚守达五个月之久。最后江州百姓与唐军被被曹翰诛尽 。


再说江万里。   元灭宋,德佑元年( 1275年)二月,饶州被元军攻破,江万里从容坐守以为民望,及元军将至其第,万里执门人陈书器手与之诀别,流着泪说:"大势不可支 ,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言毕,偕子江镐及左右和家人17口相继从容投水死,一时尸积如叠。


江万里培养的学生文天祥有祭文云:"星折台衡地 ,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恭帝也辍朝志哀,并诏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最后文天祥也是从容投水,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光芒盖住了江万里。


明朝就不需要说了主战场就在九江,陈友谅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


清朝也是九江百姓与太平军共存亡九江城内积尸成阜,流血成渠。只剩下四户人家。



金水木火土 发表于 2021-1-22 16:57:41

    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再说陶公(陶渊明)几个流传故事: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词》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愁得转圈。而去当官还有300亩官田归自己用,吃的喝的就都解决了。
  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三国演义中张飞打过的那个督邮)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终于爆发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精彩出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翻译过来就是,为这么几粒粮食,让我跪你?去他妈的,老子真的不干了。这回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活结束。为了表明心志,还写了《归去来兮辞》以表决心。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表明了两个重要观点:
  1、陶渊明十三年仕途,到辞彭泽县令结束,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2、陶渊明归隐后有过短暂的自得与快乐。归家途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很快他就又郁闷了。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看得出此时的陶渊明心中还是没有放下,失落,寂寞,不平,仍是心中难平的郁结。但陶渊明经过了“命巾车,棹孤舟,寻壑,经丘,植杖,耘耔,登皋,舒啸,一大段时间的思索,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归去来兮辞》是一个分界点,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陶渊明思想的真正成熟。从此之后在陶渊明的诗中没有了不平之气,没有了无病呻吟,真正达到了平和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个彻底放下的,开悟了的陶渊明正式出炉。
  所以我们感谢王凝之老弟、桓玄老弟、刘裕老弟等几位的合力打造,尤其是刘裕,想来有些后怕,若刘裕这样的英雄豪杰好好地栽培栽培陶公,陶公要也放下正统忠君的狭隘思想,好好跟着刘哥混,造就出一个半吊子政客陶渊明,可就绝对没有桃花源里的陶渊明了。
  三、田园诗家陶渊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为后世文人具象化了梦中的寄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也构画了类似的场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清溪、桃林、芳草、落花、杂树、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草屋、远村、炊烟、深巷,农人男女,垂髫黄发。
  在床上趴着,写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两个滚儿,坐起来抽了一支烟……
  陶哥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是谁,这该是陶渊明先生明悟以后的哲语罢(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所以不必拘泥这桃花源是真有其地,还是经了艺术加工,还是完全虚构了这样一个乌托邦似的仙境。总之,我们知道,每每在心里眼里念着桃花源这三字的时候,必当心动神摇,不能自已。
  路过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桃花源。我心里也有这样一个桃花源啊。心里激动,就写了下面的一些字:
  我深爱着那个神秘安详的,
  有着诗一般意韵的世界,
  缤纷的桃花林里,
  有我安宁、和平而又富足的家,
  狗儿在膝前摇着尾巴,
  芦花鸡和白猪、灰羊们
  在山坡的柳荫下乘凉,
  炊烟在村头飘起的时候,
  媳妇们喊着各家的汉子回家吃饭……
  (我把这些字分了段,算不算首诗?)
  桃花源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所。桃花源隐在心灵的最深处,它需要你细心的经营,当你伤感或寂寞的时候,可以去桃花源里去,躺倒在桃花树下,喝些随便什么酒,醺醺的,任风拂过面颊,任花瓣飘落在身上……
  桃花源里的小溪,稻田,果树,笑脸的乡邻,教会我们快乐面对生活——让心灵指向快乐,不计较,不做作,不抱怨,不苛责,不无病呻吟,成为一个基本健康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成为一个平和的人,然后,安静地,面对人生以及人生的尽头。
  桃花源是一个完全抛却利禄功名后才允你思考的所在。有了这个桃花源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一个自然人,一个真人。
  每每与好友们在山间醉倒的时候,我总想见陶渊明,那个时候,我总能闻到了桃花源里弥漫的花香。
  在心里造一个自家的桃花源吧,劝君山中走走,去悟道归真。
  四、困顿酒中仙
  中国有名的酒鬼诗人很多,三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陶渊明也如是。
  陶渊明归隐之后,生活来源就靠种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惬意啊,跟当年官场生活一比,真有重生之叹。
  不过陶渊明可算不上个合格的农夫,技术一般,体力也差,隔三差五的还要在家醒酒,所以生活质量自然也下降了一个层级。
  偶尔也有些朋友来看他,会送他一些钱物(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但毕竟救急不救穷,甚至交好的农夫朋友找他喝酒的时候也劝他再去做官,但陶渊明则笑而不应,次数多了,也就没人再提了,但村里有这样一个当过大官的农夫,大家也觉得脸上有面子,酒还是时时找老陶喝的。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想起了嫂子和樊樊的米酒),虽然老陶农事差劲,但酿酒技术在村里是最好的,所以村子里的老乡们不管谁家酿酒都会请老陶去指点一下,等酒酿好了,再请老陶一醉。老陶为这事得意许久。陶渊明喝酒不讲究吃菜,俩大腌萝卜,或是院子里摘颗黄瓜也能对付。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多好的句子啊,作者陶渊明。)
  朋友来了,只要家中有酒,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老陶会说:“我要醉了,马上会睡过去,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
  歉收的年头,日子就惨了。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戏了,甚至灯油也买不起,老陶就发明了火把——找根松枝子点起来,把屋子里熏得黢黑。然后喝瓢水,蒙上被子睡觉去。
  这时候也会有朋友知道他日子艰难,除了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饱,临走再送些肘子,鲜鱼之类的给他拿走。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凡是有得有失,这倒是不必过于在意。
  来给陶渊明送钱送物的也有些大人物,太守颜延之是来的最多的一个,前前后后给他赠送过两万贯铜钱,当然这些钱也都送进了酒家。
  也有讨厌人物,江州刺史檀道济就是一个。这天檀刺史亲自到他家,劝他出山:“说坏世道是可以归隐的,但当今圣主英明,天下一统,就该出来做事啊,在这样猫在乡下,是什么意思?(领导声口)”陶渊明心中暗骂,却说:“我,老朽了,没有本事了。”还说,就端茶送客。檀道济要送他猪肉和大米,他说自己吃惯了五谷杂粮,享受不了,檀道济很生气,放下东西就走了。陶渊明也很生气,把那些东西都扔到门外(骨气)。围观的乡亲都很纳罕。
  久了,也便不再有人来打扰。
  就是耕田,写诗,饮酒三件事。
  日月如梭……
  人已过耳顺之年,陶渊明知道自己命不长久了,就做了挽歌诗三首,其中有这样几个句子: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第一句,写一生遗憾是酒没喝够;第二句,概括自己一生高堂为官之苦,草乡隐居之乐;第三句,是诗家一生经历,以及所明悟的庄、道、佛思想的大成精解。
  最后,就死了。
  所有人最终的归宿,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蟹兵蟹将 发表于 2021-1-22 20:33:20

我们说的八里湖在六中那里

未来的生意人 发表于 2021-1-22 22:22:38

蟹兵蟹将 发表于 2021-1-22 20:33
我们说的八里湖在六中那里

但是,六中那里,我没见有什么八里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鹤问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