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19 22:09:00

岳飞与九江

九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


江西九江是岳飞战斗的地方,他在九江打了一百多场胜仗,岳家军长期在九江驻防,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此外,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岳飞妻子李夫人墓均在九江县境内,因此九江被称为岳飞的“第二故乡”。岳飞遇害以后九江民众全力保护了岳飞的家人,是全国岳飞后裔心中的一块圣地。
2019年清明节,一则消息轰动了柴桑区,上海金山区岳飞研究会会长岳巧明经过多年的走访、考证,认为其先祖岳珂——岳飞最有名望的孙子——很有可能葬在我区天坡村将军洼。然而除了其家谱的记载葬于德化县(1914年改名为九江县),他并没有提出直接的证据,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那么,有没有可能将军洼真是岳珂的墓葬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岳飞子孙应是九江人  我们先来考查岳家与九江渊源。岳飞生于河南汤阴, 1127年投入抗金大军,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由于南宋政权非常不稳,外有金人随时觊觎,内有各地叛民此起彼伏,1132年,宋高宗升岳飞为“江南西路制置使”,诏令驻屯江州。岳飞因此安顿家属于庐山石门涧旁,并有大量家乡族人南迁依居,在今赛阳镇大路下刘家至广济桥之间的古驿道旁形成了著名的“岳家市”,至今在赛阳镇新天源食品厂后仍有“岳氏名园”“牡丹亭”“漱石”“枕流”及“石门蒙井”等石刻遗迹。1136年母亲于襄阳军营中去世,岳飞千里扶榇,还葬九江。有祖坟的地方就是家乡,从此,故乡沦陷的岳飞就把九江当作了家乡,在这里买田置地,安顿家人,结庐守孝。岳飞在给东林慧海和尚的诗中说“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叮咛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早早表达了自己结束军旅生涯后归老九江的愿望,只可惜年纪轻轻被害身亡,留下千古遗恨。  对于生于汤阴的岳飞、岳云、岳雷父子等,九江还只是第二故乡。对于岳霖、岳震、岳霆及其他子孙来说,对汤阴没有任何印象,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九江是他们唯一的故乡。1161年结束流放生涯后,他们再次回到了九江。户部归还岳家田宅,岳家子孙依此休养生息。岳珂在父亲去世后就回到九江读书、参考。古代跟现在一样,也是按照户籍参加“高考”的,岳珂1198年参加江西漕试并中举,说明已经落籍九江。后虽四处为官,始终以九江为家,他说“予八岁侍先君(父亲)西归,过当涂”。归就是归九江。说“时先君召还省闼过乡,维舟琵琶亭”,说“吾乡有义騟,事甚奇”,说“吾乡有周教授者,家太一观前”, 对江州知府乔似孙自称“郡人岳珂”,显然“乡”与“吾乡”都是九江。在刚出门的路上就有《道中思庐山》诗,晚年更号“棠湖翁”,以庐山、甘棠湖作心灵的皈依。“原是庐山莫逆交,宫亭西畔着衡茅。”无论身在何处,九江都是归宿。  《德化县志》记载,1519年朱宸濠在江西发起叛乱,涂炭生灵,导致“居民星散,岳氏子孙荡然无存”。可见,在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九江都有岳氏子孙一直繁衍不断。  总之,岳飞以九江为根据地,建功立业,其子孙在此繁衍生息,求学出仕,无论是户籍、产业,还是心灵皈依,九江就是他们的故乡。  二、岳家丘墓考查  岳飞母亲及其夫人分别葬于今柴桑区株岭山和太阳山麓,均为省文保单位。岳飞长子岳云与父亲一起死于冤狱,平反后,一起赐葬在杭州栖霞岭下。九江人则在城内岳家旧址上建岳王祠祭祀岳飞,一直延续八百馀年。  岳飞次子岳雷墓被岳飞思想研究会“发现”于丹阳。传说岳雷晚年居丹阳,1210年去世,享年78岁,葬鹤迹寺旁。然而《金佗续编》明确记载:已故岳雷“特追复忠训郎、合门祇候。”岳雷并没有等到恢复自由,已经客死他乡,不会超过36岁,皇上只能“追复”其原职。  岳飞三子岳霖墓传说在宜兴,这更是子虚乌有。岳霖在1193年逝于广州知府任上。岳珂后来回忆说,他护丧北归,舟行赣江,当时卫国公赵雄任隆兴府(今南昌)知府,特命幕僚来船上悼唁。显然,途经南昌,归的只能是九江,而非宜兴。岳珂说父母的坟墓在“吕田原”,那么“吕田原”在哪里呢?1212年4月他为母守孝,同年八月他在太平宫购得米芾行书帖一卷,《桯史》中则记载“甲戌岁(1213)在九江”。古人守孝二十七个月,不得离开,这两年岳珂必在九江,则“吕田原”必在九江。岳珂1238年初秋又有诗题为《予归未省松楸……》,松楸即指父母的坟墓,当时岳珂罢官,归九江闲居,在九江而言“未省松楸”,岳霖墓必在九江,而绝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宜兴。  1992年天坡村砖瓦厂挖掘出一座宋墓,出土了一块地契碑,有“大宋元祐三年(1088)……江州德化县羊子社吕田保居住……”的字样。发现地契碑处与岳母墓仅仅2.2千米,且都在天坡村范围内,与“岳氏名园”也仅仅4.8千米。保是宋代户籍编制单位,原是田野的意思,“吕田原”与“吕田保”显然是指同一地区。此地契碑就是岳霖夫妇一定葬在我区天坡村某个地方的实物证据。  岳飞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兄弟、妯娌合墓“建在”黄梅。传说父兄遇害时,家人引兄弟二人偷过长江,改姓鄂,隐于黄梅。直到父亲昭雪时,才恢复岳姓。这个传说同样难以置信。第一,岳飞被害前已经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员,而且个别部下参与了告发,比如参谋薛弼为讨秦桧欢心,对岳飞军营中的事情“动息辄报”;岳震、岳霆都生于九江,难以隐藏;第二,岳飞被害后,家属尽徙岭南,并由参与陷害岳飞的张浚来执行,难以漏网;第三,《龙溪县志》记载,岳霖、岳震谪岭南,后来移于漳州安家(岳霖的夫人就是漳州人);第四,岳震、岳霆都是官员,兄弟、妯娌合葬,也不合礼制。  古人慎终追远,严守礼制。姚太夫人去世于千里之外的鄂州,岳飞抛开军务,亲自扶榇,归葬柴桑。岳霖去世于千里之外的广州,十岁岳珂护丧北归,葬于柴桑。可见,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岳家其他人会葬于别的地方。  三、天坡村将军洼考查  1.地理位置:柴桑区天坡村叶家墩屋场后的将军洼,在岳母墓东南方向1.1千米,在发现宋代地契碑位置的正北方向1千米,即同属于岳珂所说的“吕田原”范围。  2.历史记载:将军洼名称由来已久,村民早已不知其来历,只知过去一直存在祭祀的屋宇殿堂之类,现在种地还会随时可能扒出建筑构件。每次改朝换代,九江都经历连年的战争,历史资料严重缺失,笔者仅在《德化县志》一篇关于陈氏与岳氏争夺岳夫人墓地的“判决书”内发现有将军洼的地名,那场旷世官司开始于崇祯二年(1629),此记载说明将军洼历史久远。村人不知道祭祀的是谁,可能看到墓前武官像,就误称将军洼了。  3.墓葬规格:从现存的石人、石羊来看,将军洼的墓葬级别是很高的。宋代只有公、侯或一品官员才可用石人。岳珂是岳飞子孙中唯一在世时获封侯爵的人,其妻威宁郡主乃信王赵璩之女,如果将军洼是岳家陵墓,墓主最有可能是岳珂。  4.关于岳珂:岳珂没有其祖父那么名声显赫,但在历史上依然是值得纪念的大家。首先,岳珂是能吏,从基层做起,官至户部尚书充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封邺侯。其次,岳珂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鄂国金佗粹编》、《宝真斋法书赞》、《桯史》、《愧郯录》、《玉楮集》等共计124卷,是今天研究宋代历史、艺术、典章的重要资料。岳珂不仅仅是岳飞的孙子,不仅仅是宋代重要官员和学者,更是九江的地方先贤,值得我们研究和纪念。  5.地貌现状:将军洼背倚匡庐,面对株岭,丘堞环抱,树木苍翠,除了地面建筑被破坏,地形地貌仍然处在千百年前的原生态。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3 23:25:29

岳飞生前在江西九江的现存田产包括约788亩水田,约1196亩旱地,5个水磨。现存房产包括各种房廊、草屋和瓦屋共计498间。发现其中约有301宋亩水田、91亩旱地、2个水磨正、151间房廊、草屋和瓦屋正在对外出租。没有对外出租的田产包括水田486宋亩、水磨3个、荒芜旱地约1104亩。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3 22:59:01

庐山一家七代人守护岳飞母亲墓

   每天天一亮,73岁的蔡家淦老人就早早起床,开始巡查岳母祠。岳母祠位于庐山支脉株岭东北侧,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就安葬于此。春去冬来,寒暑易节,蔡家淦已在这里守护岳母墓整整20年了。其实从蔡家淦的祖上开始,蔡家就一直在守护着这位千古贤母的忠魂,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


岳飞母亲墓


蔡家淦老人在岳母祠内打扫卫生

    千古贤母葬庐山

    仲夏时节,庐山脚下的株岭,茂林修竹,安宁静谧。岳母墓三面环山,北面敞阔,墓为凸圆形拱顶,青石墓碑上刻有“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12个大字。墓冢简朴端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南宋绍兴元年至五年(公元1131—1135),岳飞驻军江州(今九江),母亲姚太夫人随军。绍兴六年,岳飞调军鄂州,母亲突然病重,岳飞星夜赶回九江探母,母亲挣扎着坐起来,指着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字,教导他应以国事为重,勿以家事为念,报国即是报家,尽忠即是尽孝。岳飞含泪拜别母亲,赶回鄂州。母亲于当年3月26日病逝,岳飞上书朝廷,请求将母亲安葬庐山株岭,宋高宗准奏。从此,一代贤母的忠魂,就与其生前喜爱的庐山并存。

    岳母墓几毁几建,1959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文物部门再次对岳母墓进行维修。

    蔡家七代守忠魂

    蔡家淦不紧不慢地扫着地上的落叶,小心擦拭墓碑上的尘土,仔细查看每一处线路,认真核对每一件文物。“我的工作就是防火、防盗、保洁,发现问题,随时报告。”

    蔡家淦的家,就在岳母墓附近的田坡村。在专职守墓之前,蔡家淦一直从事泥工。1997年1月,岳母墓重修完毕,他就成为一名专职守墓人,一天24小时不离岳母祠,看日出日落,听山涛阵阵,敬千古忠魂。

    之所以选中蔡家淦为专职守墓人,是因为从他祖上开始,蔡家就一直在为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守墓,到蔡家淦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

    蔡家淦说,他也不清楚祖上是如何成为岳母墓的守墓人的。“可能是我们蔡家一直就住在岳母墓附近,同时也敬仰这位千古贤母,甘心守护她的忠魂吧!”

    蔡家淦说,他的祖上守墓,一直都是义务的,但耕种附近岳家遗留下来的田地,不用交租。岳飞驻军九江时,曾在庐山脚下置办田产。岳飞因“莫须有”罪名被害后,岳家后人迁往各地避祸,田地就由当地村民免租耕种。事实上,由于朝代更迭,也没有人来收租了。

    蔡家淦专职守墓后,开始每月由文物部门给他发150元工资,20年过去了,工资也才涨到900元。“蔡家守墓,不是为了钱。为忠魂守墓,已经成为蔡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一分钱不给,我们同样会一直守下去!”

    2016年清明,岳飞后裔到岳母墓祭奠时,特意向蔡家淦赠送绶带,以感谢蔡家七代对岳母墓的忠心守护。

    良好家风代代传

    平日里,到岳母祠参观的人不多。大多数时候,蔡家淦都是独自守在岳母祠里。有人来参观,他就饱含深情地为游客讲解。

    蔡家淦说,他祖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尽忠报国”这个基本道理还是懂的。“尽忠报国不仅是岳家的家训,也是蔡家的家训,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家训。我小时候,爷爷和父亲就总是给我讲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故事。后来我自己有了子女,也总是拿这些故事来教育他们。我总是对子女说,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大本事,不能为国家做什么大贡献,但我们只要不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是尽了忠报了国!”

    蔡家淦在写着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国家太平矣”的墙前沉思良久。“岳飞这句名言,在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强军建设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只要人人尽忠为国,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他说。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3 22:57:06

自1132年(绍兴二年)屯军江州起至1142年(绍兴十一年)岳飞在"莫须有"的冤案中被害死时止,岳飞的这十来年军旅生涯,就有两次驻防江州。在这段时间里,军旅往返、葬母守孝、安顿家属等,可以说一切都以江州为圆心。从当时岳飞在江州的活动和所置的产业及其子孙对江州的依恋情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江州(即今之江西九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那么,岳飞在江州留下了一些什么遗迹。

  一、岳园、岳王旧宅等

  岳王宅在现九江市浔阳区内,据有关史料载,九江文明太宁坊,旧有岳王宅。更确切的说应在今白鹿宾馆(原府治所在地)与能仁寺之间的某处。至于岳园,我们怀疑它也许和九江市今仍称之为莲花池的地方有关。

  1、岳珂(1183--1242)在所著的《(桯史)中凡提到江州(九江)时,均以"乡邦"《琵琶亭术者》、"余居"《晋盆杆》、"吾乡"《九江二盗》《义騟传》、"余里中"《周梦与释语》等相称。他在《晋盆杆》篇目中清楚地写道:"余居负山,在湓城中。……"(元·不著撰人所写的《东南纪闻》中也有近似的记载:"九江岳肃之[即岳珂]负山立屋,在湓城之中……")《玉楮集》的《将发琵琶亭》一诗中写道:"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他还在《予自武昌携二猨归夜闻清啸偶成》说"我居庐山趾,日夕游郊坰"他在《喜赋双莲》中又写道:"一舸归来喜未涯,天教奇产瑞吾家"(所以说岳园内有池塘并种有莲花)。还有一首《夜坐》中有这样的诗句"一窗凉浸月,四壁息闻雷。……看剑挑灯久,谯城角引梅。"(谯,城墙上的望楼。) 这些记载和诗句都清楚地说明他当时居住在九江城内自己的家中。

  而且,岳珂在九江的家非一般小户人家可比,请看"鹊噪庭前木,蛛翻檐畔围。双莲瑞明月,万柳舞晴晖。宿鹤迎风袂,盟鸥认雪衣。物情同一喜,应为主人归。"《玉楮集·集喜二首之一》不难看出岳珂家中有一个很大的园子。其中有面积不小的池塘、有包含"万柳"的树林等等。也许这就是后来被董嗣杲所称之为"岳园"的地方?

  2、岳珂稍后的董嗣杲在1261至1262年间写的《岳园醉宿二首》中有"……能仁寺里塔孤立,见易园中人独行;此地酬春谁得共,东方月上酒船横。"、"远山翠蓊春初老"句。很明显这里所写的都是九江浔阳区内所见的景色。他还在《春步岳园二首》的第二首这样写:"将军墓域在杭州,如此家园入梦游;谁惜再传无嗣续,至今匙钥属官收。"更有趣的是董在第一首中写道 "何处有花春掠眼,金佗坊里岳家园。"一般人都知道岳珂是在宜兴的金佗坊写成《金佗粹编》的。莫不是后来岳珂也学周敦颐取名"濂溪"那样,把自己在九江的住处,叫做金佗坊?(董写此诗时,岳珂虽已故去,但距他离开九江只有二十多年)正因为"……再传无嗣续,至今匙钥属官收。" 所以元以后岳园的演变情况已不得而知。浔阳区内地处府治南的岳祠,明· 郑岳在谒庙诗中写道:"石甃方池几百年,岳王旧宅世犹传;"就明显指出岳庙与旧宅是同一处。清代德化知县高植不仅重修了岳庙,写了《重建庙记》还写了一首谒庙诗,说得更为清楚:"双剑凌空当户排,江风动地尚闻雷,浔阳城里祠忠武,此日金牌召不回。"(这的"双剑"指的是庐山北"双剑峰",直至今天,九江浔阳区内仍有路名"双峰路",其位置与"能仁寺里塔孤立"及下文中的:九江市公安局隔壁、柴(王+真)宾馆等位置正好相合。)因为这样,所以引发出:

  1、明布政使 郑岳在《九江分司二首》的第二首中写道:“石甃方池几百年,岳王旧宅世犹传”。分司乃布政司参政参议司在九江的官署,郑岳,字汝华,号山斋,弘治癸丑(1494)进士,后为江西按察司、布政使。他在诗前的小序中特别提到“分司相传为岳武穆故宅”。第一首中还有“坐对庐山双剑峰”之句,写出了分司的具体位置。

  2、江西通志》载:"岳武穆祠在府治南。明正德中(1506--1521)知府李从正建。……"等。此时离郑岳所写的“分司”最多只有二十来年,李从正是在“分司”的基础上拆建,还是另起炉灶新建呢?现己难以确证。

  3、 1980年,在现九江市公安局隔壁发现重建"仰忠祠记"石碑。('仰忠祠'即'岳武穆祠',"县志"绘为'精忠祠'在能仁寺旁。实皆为一处。系同一地因不同时而不同名。)

  4、笔者(今九江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均知此事)幼时曾在今柴(王真)宾馆的西边路旁墙上,见有五尺见方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因拆建才毁去。记得附近还有一块青石上也刻有:"精忠报国"四字,后去向不明。

  5、岳飞祠 (今九江市公安局至柴桢宾馆一带)的土地被岳湘陵女士的父辈买下,原拟恢复岳氏家园,地契一直在九江市岳湘陵女士处保存着,直到解放后,九江市人民政府曾发一通知给岳湘陵女士,通知的内容是:根据国家政策,一切土地收归国有,你家所购这块土地也无偿收归国有。……后地契去向不明。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九江浔阳区地域内,当时有"岳王宅",有"岳园"以及后来的'岳武穆王祠'、'岳忠武祠'、'仰忠祠'、'精忠祠'……等等,至于那些是同地不同时的异名,还是有好几处,就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了。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岳园"与"岳氏名园"绝对是两码事而不是一码事,绝对是两处而不是一处!在石门涧处的"岳氏名园",是怎么也看不见"能仁寺里塔孤立"怎么也不会产生"此地酬春谁得共,东方月上酒船横"的联想的。而且"岳氏名园"地处庐山深处,又怎么能说"远山翠蓊春初老"呢?

  二、叠翠园--岳氏名园

  1、 清一统志非常清楚地写出,"叠翠园在德化县南五十里宋岳飞建以对庐山九叠故名"今九江至赛阳正好与"德化县南五十里"(公路路牌标明为20公里,但经现代化勘测,公路已比原来的驿道改直了许多。例如:从棵樟九杪处至大麦岭一段残存的古驿道与一零五国道平行,其余的古驿道则被现在的一零五国道所覆盖。而到了灵芝口之后古驿道经东林街,沿溪流而上至东林头,折而过山到太平宫,又与一零五国道相接,过桥后上蛇冈岭。这一段就缩短了不少路。)基本相合,至于庐山九叠则是指此处面对九叠屏,因为九奇峰(请注意,此九奇峰不是仰天坪附近的九奇峰,而是指现称之为天池峰起自西南略向东北一溜儿排开的九座山峰)过去也被人叫做九叠屏。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袁宏(1568--1610)在游记《从云峰寺至天池寺》中写道:"云峰寺而上……下临千仞者曰锦涧桥;……蜿蜒而道者曰九叠屏;……如悍夫之介而相怖者,曰铁船峰。" 文中的云峰寺在锦涧桥北约一里,现已无存。今之"岳氏名园"又在云峰寺北一里多,从"岳氏名园"南望正对九奇峰(即九叠屏,一名九旗峰),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屏风九叠,美不胜收。至此,大清一统志所记"叠翠园在德化县南五十里宋岳飞建以对庐山九叠故名"字字有了着落。虽然如今通称的九叠屏在庐山东南,但对于历史事实我们还是应该尊重的。(庐山闲人按:庐山自古山南、山北的山名、峰名、地名南北重名。这种遗存现象是匡庐公案。道不明,理还乱。)还有人认为"叠翠园在德化县南五十里"也可能是在岳母墓附近,差也。因为同在《大清一统志》中是这样写的"岳飞母墓,在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很显然多了一个"西"字,而南(赛阳)与西南(沙河)正好与实际地理位置相符。

  2、岳飞之孙岳珂在所著《桯史》中的<猫牛盗>一文中说:"又忆总角时,……,城南有别墅,一牯甚腯,为人所盗,……余时尚幼,……后推其日期,乃同一夕,盖远在百里外,牛举趾缓,迄不知何以致也。"文中的"别墅"古人也叫"别业"用以与正式住宅相区别。岳珂文中所提到的"别墅",至少可以证明,在城南,他家还有房屋在此。 至于他为什么说"别墅""远在百里外",而不是说五十里,这恐怕与他"余时尚幼"有关,是长大后听别人说的,正因为"远在百里外"是错误的,所以才会引出"牛举趾缓,迄不知何以致也。"的与情理不合的事。如果是五十里则一切都合情合理。可见,岳珂所指的别墅,应在今之赛阳镇附近。(这与《猫牛盗》中下文"既而有言湖(鹤问湖)中民分肉不均群斗而讼在邑……"更为相合)

  3、今庐山区赛阳镇庐山综合垦殖场下属庐山饮料厂左后垅中,原有"漱石"、"蒙井"、"牡丹亭"等摩崖石刻, 后又发现"岳飞名园"、"枕流"等处石刻。 岳飞名园有上款注明为"淳熙丁未"系淳熙七年(1247年)正旦日,下款署名为"石门后人安道书"。 这些字至今仍保存得完好无缺,清晰可辨。据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力先生所编之《岳飞家史考》载:武穆①--岳霖②--岳珂③--岳(英见)④--岳逍⑤--岳淙⑥--下略。其第五世岳逍为走之旁,与道字相同(按:岳家第二世为雨字头(云、雷、霖、霆、震),第三世均为王字旁(琮、珂、琯、璎……),第四世均为见字旁,第五世为走之旁,第六世为三点水旁……)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岳道(是否即安道?)乃岳珂(1183--1242)之孙辈,岳道题岳飞名园时(1247年)离岳珂出生已六十四年,就算按二十岁结婚的话(请注意:岳飞只比岳云大十六岁),岳道此时也已有二十出头,在此题名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安道与岳道不是一人,那这位岳安道也只可能是岳飞的玄曾孙辈,否则,谁又会自称石门后人,在此题名呢?非岳姓者应该是不会这样做的!我想,也许安道是岳道的号(据有关资料岳飞的传人直至八代多为单名)……。

  说起"岳氏名园"得以见之天日并公诸于世,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岳氏名园里的这些刻了字的石头,原在当地群众称之为北河的河中或河边,据附近胡家六房的胡昌旭老人说:清咸丰六年(1856年),报国寺下的盐老鼠洞内起蛟,山洪暴发,把龙潭下的原胡家六房村庄夷为平地,后胡家六房才迁来此处建村。当时的洪水冲垮了路基,从现庐山电子仪器厂处改道沿山脚而下,原北河就变成了干河,以后再也没有受到洪水的侵袭。河床也逐渐被群众开成了田地。这些刻了字的石头,代代相传,群众是知道的,尽管隶属关系屡有改变,但"历史在人民心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这些少为人知的文物。他们认为"盛世则石出"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附:原叠翠园所在区域内现有刻石所属人单位及名单 、序号、 石上所刻、 所属人单位、 所属人姓名。

  1 岳飞名园 庐山化城云雾茶场农业大队第一生产队 胡骏喜

  2 漱石 庐山化城云雾茶场农业大队第一生产队 大胡骏成

  3 枕流 庐山化城云雾茶场农业大队第一生产队 大胡骏成

  4 牡丹亭 庐山化城云雾茶场农业大队第一生产队 胡火兵

  5 石门蒙井 庐山化城云雾茶场农业大队第一生产队 胡昌旺借给陶烈火种菜

  直到一九九二年初,原赛阳垦殖场场长崔宏伦先生兼任"石门涧旅游开发公司"经理时,他们才将这件事告诉了崔宏伦先生,崔先生看了这些刻石后,觉得自己的财力不足,需要招商引资,遂随手掩盖了岳氏名园四字,准备做好了工作再说。孰料,不久"石门涧旅游开发公司"即领导易人,故将此事耽搁了下来。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一位自称庐山闲人的先生风闻此处有"蒙井"的摩崖,在程世烈先生(时为石门涧风景区办公室主任)的引带下前往考察。经多方寻找,仍未找到"蒙井"二字,于是"庐山闲人"在可疑之处到处发掘,希望有所发现。后终在一块大石上挖出"氏"字,开始还以为是"井"字,直到全部清理出来以后,才发觉是"岳飞名园"四字,并有上下题款。为此处的石刻群添加了画龙点睛的一笔。确证了宋代岳飞的这一处产业。这位庐山闲人与程世烈先生当时高兴得真是无法形容,并第一个拓下了"岳飞名园"及上下款的拓片。后来这位闲人,将此事告诉了九江市的几位朋友。于是,"岳氏名园"刻石的发现便不胫而走。

  更值得一书的是,这位闲人在下款"道"字旁石下,拾得铜印一枚,此印高三公分,上纽为一狻猊坐兽, 下为二乘二公分之方形,印文四字为"曾经戎马",此枚闲章我们初步认定为岳飞本人曾用之物,或是他的收藏品。从印看"曾、经、戎"马"四字与小篆相近,酷似汉印风格。

  岳珂在《述山中语呈郡侯董庭直少监》诗中有"我行山间已一月,枕石漱流更奇绝" 句;还有《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中也写道"肎(肯)作随流想,难忘漱石情"之句,在《山居感旧百韵》一诗中,更有"采芝从涧底,策杖又山巅;便须便漱石,勿使诿来轩;……屋间云可宿,檐曝日常暄;……"之句,不仅提到了漱石,还说到了一些其他更具体的东西。这一切,正好与刻石中的"漱石"二字相佐证,而且从这里看北香炉峰正是最佳位置。现存的"漱石"二字下半截沉于水中,是否还有题款呢?经笔者多方努力,挖泥排水,终未如愿。但有一点可以断定的是,"漱石"二字不管是刻在岳珂之前或是岳珂之后(我们怀疑,"漱石"二字很可能出自岳珂之手,因为在《山居感旧百韵》诗中,还有"闻僧偶传诵,匪石遂铭镌"之句,然而,到底是"铭镌"什么呢?可惜难以确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即"但令思愦愦,岂厌腹便便"是岳珂的晚年之作)都和岳珂此三处诗句有关,在"漱石"东北约八米处又有"枕流"二字,这些都可证明此处为岳飞产业,都能证明此处即为叠翠园。(见附图)

  4、岳珂在《玉楮集》《道中思庐山》诗中曾写"……浓岚晨历历,流水夜泠泠;雪拥琼瑶障,花繁锦绣屏;吾居尝静对,亲处异空聆;瀑布手自酌……"这样的环境描写,应该说是非常具体的,因为锦绣屏在九十九盘下,锦涧桥旁的古道边,离此不远。也就是说"吾居尝静对"指的正是在叠翠园中。他还在另一首诗序中写道:"……诸人亦来而东老侄自石门至阁皁(皂)刘道士又以诗卷为贽戏成"说明直到岳珂晚年,此处仍有岳家人在此居住,亦可为证。

  5、有"牡丹亭"三字刻石,(在“岳氏名园”西约六米),虽能告诉我们此处曾经有过此一建筑,但未能确证其年代,姑且存疑。至于稍下还有"石门蒙井"四字石刻,其书写风格、字径大小、与上述刻石群的距离等均不似宋代物,且传说与明憨山大师有关,因已不在此讨论范围,故暂且不表。还有"报国寺"的"丈八神矛"一事,纯属传说,因为此处之报国寺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庐山志》即指出,明·《桑乔纪事》曰:"……其南,山峡中有僧舍,曰报国寺。寺与铁船峰近,相传故砦场也。" 明以前从未见过任何有关此处"报国寺"的记载。报国寺最后一次毁于抗日战争中,此后再未恢复。到一九五六年修庐山水力发电站时,在原报国寺的庙基上修建了材料仓库。后改成车库至今。

  三、岳家市

  经岳云之子长房长孙岳甫(1137--1204)及岳飞之第三子岳霖(1130--1192)再三恳请,当时(隆兴元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二十九日)曾有《复田宅指挥》、《吏部复田宅告示》、《户部复田宅符》等多个"文件",其中《户部复田宅符》具体写出:"开具到见在田产计钱三千八百二十二贯八百六十三文。省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一步,地一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磨五所,房廊草瓦屋四百九十八间。(其中)见有人承佃田三顷一亩三角九步,地九十一亩三角五十九步,水磨二所,房廊草瓦屋共一百五十一间。未有人承佃田四顷八十六亩一角五十二步,水磨三所,荒杂地四顷八十六亩一角四十步;荒杂地六顷一十八亩一角四十步。岳家市见今只存六十间地基,屋宇共二百九十间。"这里专门提到了岳家市。那么岳家市究竟在哪里呢?

  1、 周必大(1128--1204)的《庐山后录》写他在1167年10月(只比《户部复田宅符》所述晚四年)"戊午早,同道彻望罗汉岩,即下山。山上微雪,山半乃为雨矣。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即岳家市。自此可上化城,只恨足力有限。……午时,至林口寺,过香谷慧永禅师塔,入西林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他是从星子出发,经温泉、隘口、通远一路转着游过来,头一天攀上天池寺,第二天(戊午)的"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是右拐,是穿过今赛阳镇(当时也泛称石门),正好是在古驿道上"里路三桥(前桥--赛阳桥,中桥--裴家桥(俗谐音讹称琵琶桥),后桥--广济桥)棵樟九杪"的范围内。

  那么,周必大究竟是从什么地方上"官路"的呢?徐霞客在《游记》中说得很清楚"出东林寺,循山路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尽管徐霞客所走的方向与周必大相反,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所走的是同一条路。

  至此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岳家市具体地点在今之"大路下"(即旧称为"铺里")的这一段地方。也就是被称之为"颗樟九杪"的那棵大樟树起向西南延伸的那一段150米古驿道的两边。

  周必大和徐霞客所提到的官路后来称之为驿道,至今由赛阳镇105国道北经赛阳镇政府门前,过裴家桥、赛阳小学、广济桥、大路下(铺里)后于105国道平行至大麦岭,又接105国道的一段古驿道的路基仍保存了下来。据老人们回忆,直到一九五六年以前,这里还是往来必经之路,路旁还有一块"通八省"的石碑。直到一九五六年因修庐山二级水电站,国家投资修路从双塔乡延伸到赛阳。这条古驿道才"退居二线"被人冷落了下来。到"大跃进"时路上的大青石,均被当地群众拆作他用。同样的古驿道在今之通远还保留了一段,它是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的那场日以继夜兴修公路的"全民大会战"运动中的幸存者,而且至今仍保存完好。

  2、 岳珂稍后的董嗣杲在1261--1262年间写有《过岳家市》:"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去去遗仙踪,苍云几万重。"其诗意与"里路三桥,五步三孔,棵樟九杪,万丈深坑"的广济桥至铺里这一段的范围正好吻合。

  3、现"棵樟九杪"所在处名"大路下",原名"铺里"(至今周围仍有很多人称此处为铺里)与刘村相连,而刘姓的始祖刘奭公生于唐文宗二年,居镇江润州丹阳县任信州牧。最初来此处是第八世先人刘叔显乃刘公哲之第三子,生于宋哲宗元年,殁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寿六十七,葬石门刘家窊(wa蛙)。这里的记载正好与岳飞在江州一带的活动相合,不难想象当年刘叔显随岳家军来此,后又在此安家定居"娶徐氏向贞……系鄱阳徐云太之中女……生子三"。并且一直繁衍至今,现已传至三十七世,最小者为刘家旗。此次宗谱提供人为刘氏之三十四世传人刘维洪老先生。

  附近有个沙家畈,据当地沙配金老人口述:听老祖宗代代相传,祖籍河南,是宋金兵入侵时,躲在乌苞刺中逃脱后,南迁至此定居的。本有家谱可证。可惜文革中在"破四旧"时全被烧毁。离裴家桥不远,我们又找到了薛家的子孙,他们则是明永乐年间从外地迁来的。

  不难推论,当时随着局势变化,岳家及与岳家稍有瓜葛之人,均已远走高飞。尽管二十多年后宋皇朝"追复"(平反)岳飞的冤案,但时过景迁,搬迁艰难,年事已高的人们只能是一去不复返了。后来又经过几次折腾,所以今日此处岳姓人家已寥若晨星。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2 22:32:51

岳飞的母亲与夫人为何葬于九江呢?
中国人尤其是古人,对“落叶归根”四个字异常看重,但岳母葬于九江,最简单的原因是,岳飞的故乡,相州汤阴不在南宋的管辖范围之内。

靖康之难,北宋覆灭,领土大面积沦陷,南宋赵构收拾残兵败将,只能够以半壁江山,依靠诸将努力才维持住统治。

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中最想收复中原的将领,只可惜在国家的绝对差距面前无可奈何,北伐需要大量的钱粮和复杂的政治处理,新建立的南宋却并不具备。

最终岳飞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没能收复中原故土,岳飞之母只能够葬在九江,可能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着异曲同工之理!

岳母刺字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知,因为岳母的精心培养,岳飞才成长为一名抗金英雄,而岳母也是在岳飞背后刻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希望岳飞能够报效国家,而最后也没有让岳母失望,岳飞成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英雄直到至今。

岳母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县,不仅如此,岳飞的续弦妻子也埋在这里,与岳母墓遥遥相对,那么岳飞为什么要将母亲和夫人葬于九江呢?这其中又是否有什么故事呢?

首先岳飞看中的是这里优美的环境,在岳飞的戎马一生中,曾经5次带兵到达九江地区,所以与九江也是有不解之缘。而当时的岳飞为了收复河山,也是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庐山脚下的赛阳镇就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岳飞在这九江居住的时间很长,对九江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正是因为岳飞被九江所吸引,所以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九江生活,九江也成为了岳飞的第二故乡。

公元1136年春,岳母病逝于军中,宋高宗赐葬于江西九江县株岭山。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有一座被风水先生称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这里就成为了岳母的安息之地。公元1175年,岳飞妻子李氏病逝于九江,谥封“楚国夫人”,也被赐葬于此。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2 19:50:40

庐山西麓石门涧景区发现一处石刻上镌有“岳氏名园”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后又相继在 附近出土“嗽石”、“枕流”、“牡丹亭”、“石门蒙井”四块石刻。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此处为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生前所 建的家园遗址,对岳飞本人及南宋历史的研究有极高史料价值。

  据岳飞研究协会顾问刘堂鑫介绍,在岳飞家园遗址中发现的石刻、水磨等,印证了史料上的一些记载。此外,遗址在 庐山的发现,将史学界长期以来认为九江不是岳飞“第二故乡”的观点打破,对于研究岳飞的个人经历及他所生活的南宋文化 、政治发展均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岳飞,字鹏举,今河南汤阴县人,为南宋抗金名将,公元1142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公元1132年 至1135年,岳飞率军驻守庐山脚下的江洲(今九江市),并将家眷及北来逃难的乡邻接到江洲安家落户。据刘堂鑫说,经过历代迁徙,岳氏家族后代从最初的居住地庐山到目前已散居到全球各地,人数有几十万。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0 21:11:34

岳飞之孙岳珂可能长眠于柴桑区天坡村
桂孝树

  岳母墓在柴桑区,位于柴桑区的中华贤母园内还建有岳母馆。

  清明节之际,岳家后人——上海市金山区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岳巧明再次来到柴桑区岳母墓祭拜先祖,这已经是他连续五年来到这里。岳巧明是上海云枫广告公司总经理,他出生枫泾农村,自幼喜爱书画艺术,是顾世雄老师的门生,与赵峥嵘、王敏超是同门学生。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岳巧明得知自己可能是岳飞的后裔,便踏上了漫漫寻根之路。

  他先后辗转江西九江岳母祠、岳飞夫人李氏墓地、“岳氏名园”遗址、嘉善县姚庄镇岳家村、嘉善县图书馆、嘉善县魏塘镇派出所、嘉兴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多地查找资料,最终在嘉兴博物馆里珍藏的《岳氏宗谱》第五卷之二中找到他的高祖岳金福、邻居岳卫军的高祖岳祥馨两位的大名,分别为岳飞二十五世、二十七世后人,证实了他的确是岳飞后裔,霖系支脉——岳珂的后人,只是千百年来,族谱上仅记载岳珂死后葬于德化县,具体在哪个位置无人知晓。为此,他多次来九江市柴桑区考证,近日有所发现,岳珂很有可能葬在柴桑区天坡村将军洼。

  天坡村将军洼,传说曾有一位将军藏在此处,但究竟是哪位将军,众说纷纭无从考证。近日,岳巧明和杭州岳飞文化纪念馆徐馆长在柴桑区渊明文化馆馆长、天坡村相关负责人等人的陪同下,探秘将军洼一处古老的墓地。墓地四周青山环绕,从远看就像一把太师椅。但因年代太久,无人知晓并加以维护,现场仅发现被掩埋的石头雕刻。据现场几位雕刻大师确认,埋在土坡里的石雕可能是石虎,在距离石虎不远的菜地里则埋有石马。此处墓地与岳母墓和岳飞妻子李夫人墓形成一个三角形状,而从铁路桥洞穿过去的村庄叫岳家凹,说明过去从兰桥街到岳母墓附近就是当年岳家军活动频繁的地方,很有可能昔日繁华的岳家市,就在天坡的岳家凹附近,不然岳飞和岳家后人也不会把岳母和李夫人葬于此处。而岳飞之孙岳珂曾在九江生活多年,在将军洼发现的古墓,很有可能就是史称葬在德化县的岳珂墓。只是该墓地距离高铁新区非常近,一旦新区开发,墓地势必受到影响。岳家后人希望有关文物专家早日加以考证。

  岳珂是岳飞之孙,字肃之,号亦斋、东几,又自号倦翁。自十八岁进入仕途,步步升迁,比较平顺,从基层的承务郎做起,历经浙西浙东淮东总领制置使,御前军马文字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伯、湖广总领、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公、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通仪大夫,五十七岁晋升邺侯,官品为正三品。

  岳珂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即岳飞冤后四十二年。父亲岳霖为岳飞三子,号商卿。岳飞遇害时,岳霖年十二岁,孝宗皇帝昭雪时,岳霖三十二岁。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圣旨复岳霖为右承事郎。后又授南赣都督,食邑宜兴。

  岳珂自幼聪明,童年随父官游,四处迁徙。

  淳熙三年,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皇帝便殿诏见岳霖时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遂上疏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岳飞的御札、手诏,孝宗皇帝诏令准左藏南库还之。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岳珂六岁,随父岳霖官居湘南,岳霖任湖南漕。绍熙元年(1190年),岳珂八岁,随父过当涂。绍熙三年(1192年),岳珂十岁,随父官居广州。父亲岳霖与朱喜、张拭为友,在各方的帮助下,即着手搜集岳飞遗文,修编成书。因年老多病,尚未完稿,便于绍熙三年十月病故于广州,临终执其三子岳珂手遗嘱:“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霖卒后,由岳珂从岭南护丧北归。将父亲安葬在宜兴唐门后,岳珂于庆元元年(1195年)回到庐山脚下的江州老家,并在九江读书。

  十二岁起,岳珂继续父霖未竟事业,为祖飞昭雪沉冤搜集资料。庆元二年(1196年),岳珂去福建泉州石龟外婆家住了一年多,多得母教。岳珂母亲陈氏出身书香门第,很有学问。岳珂向母亲求问,五年后写成《吁天辩诬》上奏。宋宁宗赵扩读后,发交中书门下两省详细核查,结论是翔实可信,次年(宋嘉泰四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奉旨将岳珂奏陈资料交国史馆保藏。1198年,岳珂回到江州。同年八月,岳珂参加洪州(今南昌)漕试中举。

  嘉泰三年,岳珂二十岁,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岳飞遗文,撰写《吁天辩诬录》《天定录》并五言百韵上之于朝。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二十日,理宗追封岳飞为鄂王,时年岳珂二十一岁,赴京省试,开始在京都与岳飞祖老友接触,更广泛搜集岳飞遗文。开禧元年(1205年),岳珂二十二岁,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仑从官九品二年,期间考中进士,以超群之才在京口与辛弃疾等名家交游。

  开禧元年(1205年),开禧北伐战幕之前,岳珂向江陵知府吴猎写了一封很有战略眼光的信。开禧三年(1207年),岳珂二十四岁,被提拔为中朝,在京师做过光碌丞、太官令、邑寺主簿等官。开禧三年四月,宋宁宗下诏追夺秦桧建康郡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六年(1213年),岳珂三十岁,母丧,依宋制服丧二十七个月,服除后,岳珂于嘉定八年(1215年)任军器监丞。嘉定九年(1216年)三月,岳珂三十三岁,任司农寺丞。

  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三十四岁,升奉议郎权发遗嘉兴府兼管内勤农事官职,出守嘉兴。《吁天辩诬》在嘉兴知府任内完成,全文分建储辩、淮西辩、山阳辩、张宪辩、承楚辩五章,又将吁天辩诬、天定录、高宗皇帝宸翰、鄂王行实编年、岳王家集合编成《金佗粹编》(嘉兴任内家住金佗场坊)共二十八卷。绍定元年,又完成《金佗续编》三十卷,包括高宗宸翰摭遗、丝纶传信录、天定别录、百氏昭忠录,时年,岳珂四十六岁。元朝右丞相脱脱撰修宋史,遂以《金佗粹编》为据。绍定六年,肇纂《岳氏家谱》。

  岳珂一边做官勤于政务,一边搜集整理岳飞遗文,为其祖辩诬,向宁宗上书《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程史》四卷。嘉定十二年(1219年)八月五日,岳珂三十六岁,升承议郎权发江南东路转运判台。嘉定十四年(1221年)九月,岳珂三十八岁,任朝奉郎军器监承总领淮东,移节京口,至绍定六年(1233年)的十二年间,岳珂在京口的官阶逐步上升,职任范围亦不断扩大。嘉定十五年(1222年)岳珂三十九岁,任朝奉郎守军器监淮东总领,官品为正七品。

  三年后的宝庆元年(1225年),宋理宗谥岳飞忠武,时年岳珂四十二岁,升朝奉大夫司农少卿,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学兼措置屯田,官品为从六品。二年后的宝庆三年(1227年),岳珂升为户部侍郎,依前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又一年后的绍定元年(1228年),岳珂升为朝请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官禄已非常人可比,然顺途之中也有坎坷。绍定六年(1233年)元宵节,岳珂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在京口张灯,岳珂应景作诗提到宋徽宗被俘事:“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这本是一首怀旧伤时之作,不料却被韩正伦借之诬害于朝,请治岳珂重罪。韩正伦原为岳珂门生,因未曾受岳珂提拔,不意而夹私诬害。人心不古,自古有之。绍定六年冬,岳珂罢官回到九江庐山从事写作。

  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灭亡,岳珂撰《金佗续编》三十卷,系之以谱。岳珂蒙冤居家五年,直到嘉熙二年(1238年),岳珂被重新起用,官至户部侍郎,时年已55岁,淮东总领制置使。嘉熙三年(1239年),岳珂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并晋升为邺侯。嘉熙四年(1240年)三月,岳珂守当涂,七月,岳珂任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镇姑苏(当涂),官品为正三品,转官为通议大夫。

  岳珂的一生仕途还算顺利,政绩也不错,做官所在之地的地方志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由于勤奋,岳珂成为南宋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继承父志,向朝廷收集整理了岳飞的抗金行实,洗刷了秦桧一伙诬陷岳飞的不实之词,先后写有:《金佗粹编》二十八卷、《金佗续编》三十卷、《程史》、《九经三传治革例》、《愧郯录》、《宝真斋法书赞》、《玉楮集》、《棠湖诗稿》、《东陲事略》、《读史备忘捷览》、《吁天辩诬集》五卷,《天定录》、《玉楮》、《玉楮集后记》等历史著作。这些都是留给后人研究岳飞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岳珂这些著述,不仅记载了南宋史事,反映了南宋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也是研究书法、语言学、古代文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资料。为官之余,岳珂还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情有独钟,编为《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家富藏书,乃以家藏旧刻,设“相台家塾”,最知名刊刻《九经》、《三传》、《孟子注附音义》十卷、《论语集解附音义》十卷。后世推为善本。所撰《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皆罗列条目,详审精确。岳珂并不以善书著称,偶有笔迹传世,亦颇可观。其书法作品,至今能看到的只有两件:其一,《跋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即《唐摹万岁通天帖》),藏辽宁省博物馆。其二,《草率上状帖》,藏故宫博物院。岳珂在《玉楮集后记》中说,1242年年初,已经五十九岁的他开始自己抄写手稿,并长途访友。这是岳珂最后的文字记载。

  淳祐三年(1243年),岳珂过世,有史料说葬于江州德化县(即现在九江市柴桑区境内)。但具体葬在何处,千百年来一直无人知晓,岳家家谱上也没有记载。

  如果岳珂真的葬在天坡村将军洼,那就恳请文物管理处和考古专家们早日考证,将此处文物加以挖掘和保护,供后人参观。为柴桑区文化再添史迹,为高铁新区文化旅游事业增色。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0 21:17:34

文物工作者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赛阳镇发现了宋代名将岳飞当年居住过的部分遗址,从而为研究岳飞在九江时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史料。

此次发现包括四处石刻,即“岳氏名园”、“牡丹亭”、“漱石”及“石门蒙井”据岳飞孙子、南宋史学家岳珂所著《金陀续编》记载,岳飞屯军江州(即今日九江)前后有两次,时间近10年,在庐山脚下置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一步”、地“一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房廊“四百九十八间”等,当时此地即称为岳家市。史载岳飞是被秦桧从江州家中骗往杭州下狱治罪的。岳飞死后,其家属被充军岭南。岳家市从此销声匿迹,具体方位也不为后人所知“岳氏名园”等石刻被发掘重见天日,证实了赛阳镇即为昔日岳家市,而处于赛阳镇不远的岳母墓、岳夫人墓更是极好佐证。

青山绿水名城 发表于 2023-3-22 19:36:05

庐山脚下的中华贤母园看到一尊高75cm,宽76cm,厚29cm,重达100公斤的岳飞紫砂塑像。https://newpic.jxnews.com.cn/0/12/15/33/12153320_956671.jpg
  这尊岳飞紫砂塑像由岳飞思想研究会向中华贤母园捐赠,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体型大、技术精湛的紫砂塑像,历时七个月,使用黄龙山紫砂泥制作,制作地在岳飞曾经战斗过的江苏宜兴,完成后重走了岳飞当年的征战足迹,不远万里,最终来到岳飞曾在此征战十一年的第二故乡九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与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