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47214|回复: 32

感恩我的寒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7 20:4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代仁良)又是一年天寒地冻时,人们都感叹万千学子读书苦,人们习惯用十年寒窗,形容艰苦的读书生活,当下这个词似乎己成为过去式,窗户已是窗明几净,窗户的最大功能是采光,现有不少学校装上了空调,窗户早已无需承担炎凉之责。今天就说说我的寒窗,我的高中是一所农村高中,这个学校应该可以说是真正的寒窗。
       真正的寒窗让人终生不忘,为什么呢?简单讲有三个特点:一是教室大,我高一同学108人,现在的所谓大班额,在我上学时绝对算小班化教学;二是窗户大,四个大窗户,简称“四川教室”,好处是冬天特别凉快,夏天特别暖和;三是很生态,前面是稻田,后面是坟林,上课时见证劳作之艰辛,感悟生命之无常,夏天与蚊子与萤火虫相伴,感受生命的美妙。
       真正的寒窗是可以让人享受享用享福一辈子。感恩曾经的寒窗,让我见识过真正的寒彻骨,直至今日我再没有遇到超越曾经的寒冷,那年的雪后冰上骑自行车,我们这项功夫应该可以直通冬奥会;感激真正的寒窗,让我早早领教生活的厚爱,两只手背冻得没有完整的皮,手指全是胖乎乎的,手背流脓,也让我成为治愈冻疮的名医(秘方,此处省略78个字)我发明秘方后,再也没发冻疮,也百冻不侵;感谢真正的寒窗,让我不知道世界还有什么叫困难,让我拥有很多特异功能,上苍真的对我太好了。
       真正的寒窗是值得用一生去理解去感悟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质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物质的贫乏与环境的困苦才让精神更加清晰。我从来没有那么纯净地享受着精神与梦想的世界,我从来没有那么富有的目空一切,我从来没有那么高贵的一无所有。这样的寒窗是可遇不可求,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离开寒窗的日子,我一直怀念那寒窗中的幸福;我一直回味那寒窗中的甜蜜;我一直坚守那寒窗中的梦想;我一直陶醉那寒窗中的执著。

发表于 2021-12-28 2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弱散 发表于 2021-12-28 18:49
老先生编的故事有小瑕疵,秀才是没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乡试中举了才有资格去参加会试,然后是殿试, ...

     注意理解本帖主题,而不是吹毛求疵。穷秀才自然是通过了乡试、会试、殿试,等关口才取得进京赶考的资格,这是起码的,不用交代就知晓的事情。主题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发表于 2021-12-28 1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穷秀才进京赶考。一场大雨把他逼进一座寺院,正在这时,一位老和尚迎面走来,“施主莫非是进京赶考?”老和尚笑问。秀才答曰,“正是”,老和尚说:“施主若能回答得了我的问题,就可上京应试赶考,如若回答不了,就请打道回府,自回家门”。秀才倒也谦虚,答了个“愿闻其详”。老和尚说:“水称凹凸分雌雄,树分松梅称公母”,“施主,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虽读书十年,从未触及,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和尚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朱家皇上出的题,正是老和尚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久,秀才被卿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寺院,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一块匾送给寺院,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至今公树(松)养我之心,利我之目;母树养我之肾,利我生命。成为养生学的座右铭。
    本故事具有多个版本,笔者版本纯属笔者原创。
发表于 2021-12-28 11: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十年寒窗成苦读,不及老僧松梅经;水分凹凸称雌雄,树成公母天下分,若能了达僧加事,一举成名天下闻。
发表于 2022-8-13 16: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几个:“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读书读的少,旱字写成了早”几个无知无识的人纠集在一起,吹毛求疵为能事,去好好读书吧!
发表于 2021-12-29 11: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金水木火土 发表于 2021-12-28 21:43
注意理解本帖主题,而不是吹毛求疵。穷秀才自然是通过了乡试、会试、殿试,等关口才取得进京赶考的资 ...

   谢谢老先生的指点,我的确有点吹毛求疵,受教了!
发表于 2021-12-28 18: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金水木火土 发表于 2021-12-28 11:59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穷秀才进京赶考。一场大雨把他逼进一座寺院,正在这时,一位老和尚迎面走来,“施主 ...

     老先生编的故事有小瑕疵,秀才是没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乡试中举了才有资格去参加会试,然后是殿试,鼎甲第一名才是状元,
我们九江也只在北宋湖口状元--马适,清道光年间彭泽状元--汪鸣相。
发表于 2021-12-28 09: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呵,真的好文,你不要守寒窗了。
发表于 2021-12-28 16: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感觉文不对题!
正规的学校,小学每班40-50人,中学50-60人;后来又有专门规定,中学人数每班最多不能超过70人。
大学普通课人数每班不超过70人,大课每班人数才会有180人之说法!!

记得我上学时候,小学每班54人,由于门窗紧闭,在班上并不觉得冷,出门就很冷的,于是在冬季课间基本上不敢出门,体育课以及做课间操是不得已必须出门;初高中时候我所在的班级一直是重点班,以至于人数绝不会超过50人,高中阶段只有47人,其他班级最多也只有52人。

我记得我上过的最大课是、我曾经自费在九江邮电大楼四楼机房远程给九百公里外的农村中学近五千师生连续讲了三小时的课,当时我是提前一周让学校把电话线连在校广播站,周六中午一点开始、下午四点结束,现在回想起来都难以置信。

十一年寒窗,如今应该说是十二年寒窗,造就的真不是一般百姓级人物,应该让孩子们学会顶天立地,而不是知难就退!!!
在学习上真没有捷径,唯一路途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