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27574|回复: 1

修水:人杰地灵耀眼红 一一九江市诗词联走进修水采风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1 21:3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2022年11月4日,临近立冬却充满暖意。 市诗词联学会名誉会长、顾问、新一届领导团队、常务理事及理事等30多人从市文联文艺之家出发,奔赴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修水县采风。

修水是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独立组建的第一支武装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从这里走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镰刀斧头”旗帜在修水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修水打响!三个第一,见证了修水在革命史上的卓越贡献!

修水不仅有耀眼的红,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态资源。这里诞生了如“诗书双绝”之江西最为著名的诗派鼻祖黄庭坚和义宁陈氏家族“ 一门四代五杰” 等文化奇才,可谓高峰屹立,修水长流。 修水生态秀美,风光旖旎,这里的居民被人羡称为“住在画中的人”。

采风活动紧张而有序。 4号中午刚到下榻宾馆,修水县文联主席胡江林;市诗词联常务理事、修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傅筱萍;市诗词联理事、县诗词学会副会长万华林等,便迎上前来,热忱地欢迎采风团的到来。 用过午膳,稍事休息,大家便乘车前往第一站-秋收起义纪念馆。

 

当纪念馆大楼出现在眼前时,县电视台摄制组及纪念馆工作人员已在大门前迎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馆标,由秋收起义时师部参谋、工农革命军军旗设计者之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何长工题写。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解说:1927年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滕代远、肖克、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均在修水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数万名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工作人员引领我们依次参观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第一师第一团团部等旧址,全体人员神情肃穆地在大型雕塑“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诞生的地方”及秋收起义纪念馆大门前合影留念。

 

旋即马不停蹄赶往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美誉的修水县城南山崖,黄庭坚纪念馆便坐落在这里。馆内有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等多处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陈列有《黄庭坚书法石刻碑刻》、《黄庭坚生平事迹展览》、《修水历史文物陈列》,馆址南山崖保存了大量历代名人题刻石刻,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色渐晚,虽然大家兴致犹浓,但因晚上有学习任务,不得已踏上归程。

 

19:30分,学习座谈会在宾馆一楼会议室拉开序幕。市诗词联学会副会长钱双成向大家宣讲了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随后省诗词学会会长胡迎建;市诗词联名誉会长柳国发、段兴朝、卢象贤;市诗词联会长胡剑等纷纷登台,或解析诗词,或古曲新唱,兼有二胡合奏,学习二十大精神与弘扬传统文化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场上气氛热烈欢快,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11月5日清晨,当我们赶到宁州镇竹塅村时,朝阳正穿过轻纱般的薄雾喷薄而出。这里现保存有两栋并列的建于清朝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故居,两栋相连,砖木结构。右边是老屋,建于清乾隆时期,左边是新屋,建于清光绪年间,“陈家大屋”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一门三代四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均被载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这在百家姓各姓氏中,实属难得一见。其中,尤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最为著名,被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的教授”。傅斯年曾赞叹:“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该家族秉承好学、重德、爱国,被中纪委网站推介。

 

在满目青翠的桃里乡间行走,跟随着景区工作人员的步伐依次走进义学里、四觉草堂、义宁陈氏文化纪念苑等景观, 使我们对义宁家学、义宁精神与家族崛起之关系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陈氏家族以学问、勋业、气节相砥砺的精神尤为钦佩。

就近用过午餐,略微休整,采风团队便往杭口镇双井村黄庭坚故里进发。沿途绿树葱茏,山明水秀。大巴车甫一抵达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进士园牌坊。 进士园园区为古典式建筑群,土木建筑由双井堂、群贤阁、集英殿三部分组成, 宋代双井村黄氏家族出了48位进士,其中四人官至尚书,巨幅浮雕加展板再现双井黄氏进士群体及其事迹,气势恢宏。沿着游廊、亭阁、荷塘等露天建筑缓步前行,分明感受到劝学、求学、科举之路的漫长与仕途的艰辛,令人生发诸多感慨。

 

书院文化展示馆(原高峰书院),是一个普及书院文化,展示修水历代书院构建的专馆, 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古代书院教育有莫大帮助。 省会胡迎建会长在此挥毫泼墨,写下黄庭坚的千古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瑞昌诗词学会会长杨世远也欣然提笔留下墨宝。

当大家渐次步入黄庭坚故居时,灰蓝色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正从天井上方俯视着人们。黄庭坚故居占地970平米,仿宋建筑,砖木结构,展示了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画面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故事。

 

夜幕中走进景区附近饭店,欢声笑语中大家全然忘却了疲劳,一边兴奋地交谈着沿途采风的所见所闻,一边迅速用餐。饭后立即登车赶回宾馆。一楼会议室里,修水县诗词学会近30名会员已在静候讲座开始。晚8点整,省学会胡迎建会长作主题为《亲近山水,借鉴前人,写好山水诗》的诗词讲座,台上胡会长妙语如珠,娓娓道来,台下听众屏息静气,全神贯注,唯恐漏听了一个字,一句话。会后,诗词爱好者们纷纷表示,文艺志愿月活动真好,很接地气,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样的学习培训多多益善,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诗词,热爱诗词,加入诗词创作队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讲座结束,市、县两级会员代表合影留念。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便到了采风的最后一天。11月6日清晨,匆匆早餐毕,大家收拾好行李,在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告别修水县城,前往地处湘鄂赣边界的上衫乡。

车刚停稳,队员们便跳下车,蜂拥来到湘鄂赣省委省苏红色广场,那耀眼的火炬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灼热了人们的心田。恰在此时,修水县义宁小学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广场。看着这群如花朵般的祖国未来,我们情不自禁走上前去,与孩子们同框,将这美好瞬间用相机定格了下来。

 

早已等候在旁的景点工作人员,将我们迎进宫选屋,向我们深情地介绍:这里是第一届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驻设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军战旗猎猎,军号嘹亮,工农革命风起云涌,彭德怀、滕代远、傅秋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战斗,有643名烈士长眠于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史话。曾任修水县委书记、湘鄂赣边暴委委员的甘特吾烈士“一门五烈”,血亲中共有20多人被敌人杀害,他在红色家书中激昂地写道:“不畏敌人凶,怕死不革命,献出全家血,要换全国红”,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敢于牺牲奋斗的精神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一个打动人心的细节,更让采风队员们感慨不已。几名少先队讲解员依次站在展柜前,童真的面孔,稚嫩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眼前不断浮现出王二小、海娃(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少年英雄的形象。红色上衫用心用情之深,让我们领略到别样的红色文化,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触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告别了“苏区首府,红色上衫”,我们驱车前往采风最后一站-修水上衫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由于疫情影响,游客稀少,整个景区仿佛成了我们的专场。青龙湖山水奇韵,缭绕的云海在山峰之间涌动,由怪石、奇峰、石洞组成的金龙山世界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美若仙境。

午餐时间临近,大家慕名来到上衫“红军饭店”,品尝着可口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红军饭”,不知谁哼起了那首从小唱到大的歌谣:“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哟嘿,秋茄子那个味道香哟嘿黝嘿…”。

挥别了三天来遵照修水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全程陪同采风的县文联主席胡江林以及当天清晨赶来上衫解说红色历史的县诗词学会秘书长龚九森,我们依依不舍踏上了归程。

此次采风之行,队员们始终沉浸在修水的红色、人文及山水文化之中,诗词佳作不断,因限于篇幅,将另外结集出版,敬请期待。

 

撰稿 阿詹

审稿 胡剑

摄影 陈佳银

图片审核 宋小勇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06: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九江热榜名列榜首?
?一篇采风纪实,以日均二千多人次的阅读量递增,文艺志愿活动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