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德 安》之
要说德安县居民到哪座山修心养性,健身强骨,远一点的是九仙岭,近一些的自然是义峰山了。
这两座山都是德安八景之一,一处是“阳居仙迹”,一处是“义峰耸翠”。两座山不仅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还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和迷一样的故事,不得不让人津津乐道而心驰神往。
上次在散文《九仙岭上白云飘》里,已经带着你领略了九仙岭的风采。今天,我便要把你再次扔进我的文字,让你顺着石径,走进苍松翠柏之间,踏入浓荫馥郁之地。
请跟我一起走进义峰耸翠。
“义峰耸翠”座落在德安县城西的义峰山上,这里松柏掩映,绿草如茵,为天然翡翠屏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义峰山虽然没有仙迹,却有活生生的人世传说。
相传宋朝嘉佑八年,天下第一家——义门陈家,3900余口接圣旨分庄,共分为大小二百九十一庄。德安有两处田庄,其中一处在义门陈村,另一处就在县城附近的义峰山脚下的团山、九里一带。
义峰山一带,除陈氏田庄外,还有孙、万、李、张、余等十余庄的农田。不知从何时起,每到秋天,蝗虫便泛滥成灾,周围原本长势良好的稻禾,几日之间便被一扫而光,全被糟塌,唯独义门陈氏的田庄年年丰收。
宋英宗在位四年里,江南就遭到四次蝗灾,农民颗粒无收,可是义门陈氏的田庄却一片生机。
当朝状元胡旦路过德安,特意核实此事,为此专门写了一篇《义门记》,阐明“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的理念,推崇孝道,教化子民。回到京城,请下皇封,御笔亲书“义丰”二字。后来,由地方官在现在的义峰山上铭石纪念。
之后,陈氏后人陈汝心进士及第后,来德安追怀往日义峰景致,用木架建了“义丰亭”和“耸翠亭”,为义峰山进行了一次人文装点。
一直以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文旅事业,注重对历史文物及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特别是近年来,在“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的发展战略支撑下,德安县政府加大建设投入,不仅依托杨超的故事,在义峰山脚下建了一个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还对山上的风景和文物馆加以维护和修葺,大大丰富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涵养,让德安人民生在新时代,活在美梦里,富在强国中。
不说夜幕下、黄昏里,公园里灯光闪烁,歌舞升平,这些都太大众了。
不说每逢节假日,这里召开的各种活动彩旗飘飘,人海如潮,这些也都太平常了。
也不说清明前后,师生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深深一躬,澎湃多少热血,这些虽然令人肃敬,但又有些凝重了。
我只选择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带你轻松走进苍翠之间。静静地听高蝉嘶鸣,快乐地看流莺穿梭。让翠绿充盈瞳眼,任光影落满周身。你便会对我心存感激并对它念念不忘。
我们一起行走在苍松翠柏里,搭肩也好,挽手也罢,我们只有一个性的距离。
为了让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我们可以从《诗经》里摘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为了增长见识,我们可以谈谈《山海经》和《本草纲目》;为了让山上的松柏越翠,树间的雾气更浓,我们可以从李白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读到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但如果你是山头气象塔顶的一盏灯,你一定忘不了欧阳修的“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当然,世上总是没有太多如果。但如果我是你,一定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