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7905|回复: 2

闲说孔明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2 13:2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民间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没道理啊,皮匠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啊。后听高人说是“三个臭裨将,顶着诸葛亮”,这就对了,一人没有众人智,显现集体智慧的强大。诸葛一生惟谨慎,总喜欢锦囊妙计,这是诸葛先生一生最大败笔,不教部长临机决断之能,战场千变万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以人致后来出现蜀中无大将之局面,人才凋零不是没人才,是没有培养与历练,是没有放手与信任。诸葛亮,字孔明,孔中之明,亮也。事后诸葛亮,形容马后炮,关于孔明先生传说多、故事多、说法多,我也闲说说吧。
       孔明先生该不该出隆中。先生在隆中的时光应该是先生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读书、交友、耕种、睡觉,睡到自然醒,不必受颠波流离之苦,何等享受人生。三五友人,品茗饮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何等快哉!先生与朋友聊天时总自比管仲、乐毅,内心应该是想出山干一番事业,治国平天下的,刘皇叔三顾茅庐,先生与皇叔一席长谈,答应出隆中,临行交代弟弟好好照顾田园,待功成名就再回归耕读田园生活,先生客死五丈原,葬在定军山,再也没有回到隆中。先生该不该出隆中怕只有先生知道了。
       孔明先生该不该出祁山。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知奇门遁甲之术,胸藏百万雄兵,腹隐治国良策。助孙郎火烧赤壁,借荆州以据根基,取西川徐图霸业,定汉中皇叔昭烈。先生本是治国良才,治得两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先生亦知本当据险而守,当个潇洒太平丞相。奈先生一受先帝之托;二实乃欲遂心中之志:三欲展平生之所学。然先生不听谯周之言,逆势而为,六出祁山而未建一功,损兵折将,百姓苦不堪言。人民究是福矣、祸矣,先生泉下不知作何感想,该不该出祁山,怕只有先生知道了。
       孔明先生该不该扶阿斗。刘皇叔四子封禅永理,皇叔中年得子刘禅,名阿斗,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为救一阿斗,为竖子几误皇叔一员大将。先帝白帝城托孤于孔明先生若能扶则扶之,不能扶则取而代之。这里有几说,先生似乎不是扶而代行之,事必躬亲,六出祁山,若以阿斗,一出也不必出,只须坚壁固守,凭借蜀中险竣,安享太平盛世即可,先生六出最终亦不得一城一池。倒是先生去后,阿斗安享三十多年,阿斗成为三国中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最后为黎民百姓之安危而甘当安乐公,是为数不多得善终的主子,此间乐,不思蜀,何尝不是人生大智慧,何尝不是百姓的福音,先生不知作何感想?
       闲说孔明先生,没有对先生不敬之意,先生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先生出隆中后一直难能淡泊,六出祁山终难宁静。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生风范长存。(代仁良)

发表于 2023-8-12 2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请看,清•赵藩在所著的《武侯祠联》中是如何赞扬诸葛亮的,《武侯祠联》原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出自清•赵藩所著的《武侯祠联》

      诸葛孔明最大的失误是“事必躬亲,世于军营”、“食少事烦、苦于劳作”,最后身体必然不支,死于53岁的年龄上,岂不惜哉!

发表于 2023-8-15 09: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所以说名利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