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30544|回复: 1

《浔城记忆》第十二章第二讲:《虎溪三笑图》与浔阳诗画的精神寓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3 16: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浔城记忆第十二章第二讲

《虎溪三笑图》与浔阳诗画的精神寓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虎溪三笑图》,是南宋时期创作的一幅反映魏晋时期,庐山虎溪桥边儒释道和谐的历史场景。画面上一弯湍急的流水从画中穿流而过,两旁乔木红叶缤纷,正是一个秋凉的时节。石桥旁,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和一个儒生模样的三人:正开怀地仰头大笑,模样夸张逗趣,引人关注。

据文献记载,“虎溪三笑”的故事最初出自晋周景式的《庐山记》。到宋代陈舜俞的《庐山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

160829cpizmc15i14c2qe1.jpeg

那么,这个《虎溪三笑图》与浔阳有什么关系呢?它体现了怎样的故事和意象?说明作者当时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和精神追求呢?请听九江学院李宁宁教授为我们带来《浔城记忆》栏目之“浔阳画语”系列十二——《虎溪三笑图》与浔阳诗画的精神寓意。



发表于 2023-10-14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到了东林寺,《虎溪三笑图》的寓意全都明白了!慧远大师、陶渊明、陆修静聚在庐山东林寺,彼此非常投契。谈吐正浓处,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慧远大师只得送二人出寺。此时,三人意犹未尽,边走边谈。寺内到寺外,从薄暮笼罩直谈到月出东山,竟然没人发觉已跨过了虎溪。酣畅淋漓之际,身旁猛然传来一声虎啸,一行人这才如梦初醒,会心大笑。这即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虎溪三笑”故事由来。据载,“虎溪三笑”的故事最初出自晋周景式的《庐山记》。宋人陈舜俞(?—1075)的《庐山记》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其文曰: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