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 - 8559171
  • 新 闻 有 奖 爆 料 热 线
搜索
查看: 15027|回复: 4

可可爱爱!江豚又现九江水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6 0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近日,《九江新闻》栏目报道在柴桑区江新洲北侧的张北水道和八里江水域,有五六头江豚在江面上不时探出头,露出脊背,甚至出现了整个身躯跃出江面,展现出美丽身姿。这也是在柴桑区水域再次出现多头江豚捕食、嬉戏的场景。


据了解,自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柴桑区以高压严管态势守护长江生物多样性,长江柴桑区段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093028nsz08s7cm3o1p8z7.png

柴桑区江豚护保护协会会员罗传华告诉记者,为方便巡护,江豚护渔队新添置了一艘护渔执法船和三台护鱼执法车,担负起驱逐垂钓人员、清理偷捕渔具、开展护豚宣传、清理江面江岸垃圾等职责。


093028csx6wqmsxbho3ool.png

 除此之外,柴桑区农业农村局还协调省、市、区相关职能和技术部门,在江豚栖息生活的区域设置了高科技监测平台,对江豚生活的区域进行不间断的水质、空气、江豚活动频率等情况的监测。


093028rjfmmfvqrmzmrfqv.png

柴桑区江豚保护协会和柴桑区护渔队员近年来加强巡护,有力地维护了柴桑区江豚栖息地的安全,让长江张北水道和八里江水域成了江豚的美丽家园。



源:柴桑发布、《九江新闻》栏目

发表于 2024-4-17 07:3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我养过江豚,后来工资不行送外卖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16 16: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九十年代初,江豚喜欢在石钟山下聚集、戏耍,后来由于挖砂船的进入,才不得不退出长江进入鄱阳湖的修河水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16 15: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我自1986年以来经常看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17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长江江豚到底有多重要?长江十年禁渔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万物灵熊探长2023-03-01 20:26

2022年7月21日,是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被宣布彻底灭绝的日子。
在白鲟灭绝之后,2023年2月28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发表了一个数据,另一种我国特有物种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从6年前的1012头,增加到了1249头。

人工饲养的江豚,对人类好奇而友好
江豚种群数量的恢复,与长江十年禁渔是分不开的。这种被称作“微笑天使”的可爱动物到底有多重要?长江十年禁渔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白鱀豚消失和白鲟灭绝之后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jì)豚去世。
2003年1月24日,四川宜宾的渔民在长江里捕鱼的时候,误捕到了一条体长3.52米的长江白鲟,经过救助之后这条白鲟回到了大自然,然而,这却是长江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

2003年最后一次救助白鲟的现场图
2004年7月,南京江段的岸边发现了一头已经死亡的搁浅白鱀豚,两年后的2006年,中外科学家在长江上考察了六个星期,却没发现任何白鱀豚的踪影。
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这个种群很有可能已经失去了自然繁殖的能力。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倒是没有把长江白鱀豚列为灭绝,而是依然处于“极危”状态,但2022年7月21日,却是肯定的宣布长江白鲟彻底灭绝。

2002年去世的白鱀豚“淇淇”
白鱀豚被人们称为“长江女神”,白鲟则是“中国淡水鱼之王”,而江豚和它们同样生活在长江流域,也都是中国特有物种,被人们称作“微笑天使”,只差一点就步上了这两位邻居的后尘。
长江江豚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鼠海豚科,这一科的动物是齿鲸亚目的成员,因为长得非常像海豚而体型更小,没有普通海豚的长嘴巴,但脑袋整体偏小,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饲养员对人工饲养的小江豚做训练,好让它们配合平时的身体检查,但是它很喜欢吐水
江豚是鼠海豚科里唯一一种完全适应了淡水环境的动物,长久定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成年江豚一般体长只有1.2米左右,最大的能长到1.9米,体重基本在50—70公斤之间,这么小巧的个头,让它们成为了我国体型最小的鲸类动物。
江豚以鱼类为主食,有时候也会捕食虾、乌贼之类的动物。平时要么单独行动,要么成双结对,有时候也会四五只成一小群活动。

2022年长江考察时拍摄到的江豚群
不过,在发现鱼群之后,江豚也会彼此配合,像海豚一样协作围堵鱼群,把这些小鱼撵到水面上,然后轮流进食。
从捕食习惯就能看出,江豚虽然个头不大,但其实非常聪明。它们的智力很高,有着“玩耍”的概念,野外的江豚喜欢吐水玩,人工饲养的江豚就常常吐泡泡玩。

人工饲养的江豚会吸气吐泡泡圈玩
长江里的江豚曾经很多,它们性格活泼还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常常浮在水面跟着人类的船只游动。古代的渔民捕捞到江豚之后,发现它们的内脏和猪非常像,体型也和猪仔一样又圆又胖,所以就叫它们“江猪”。
江豚的正脸看起来有些像白鲸,脑袋很圆,吻部很短,总是露出一副快乐的微笑表情,所以又得名“微笑天使”。

可爱!
不过,现在的江豚数量早就已经少到濒临灭绝,如果没有大力保护的话,它们不需要多久也会和白鲟与白鱀豚一样,消失在茫茫长江里。
1012到1249
自从白鱀豚在野外彻底消失之后,江豚就成了长江中最后的鲸豚类动物,也是长江里仅存的高等哺乳动物,数量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了1000头左右,和野生大熊猫的濒危程度相差无几。

就是真的很可爱
这些“微笑天使”们,曾经遍布整个长江中下游,在1991年的时候,却只剩下了大约2700头。这个数字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不断下降,2006年还有1800头左右,到2017年就只剩下了1012头。
它们位于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链中的顶层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一种标志性的保护动物。假如江豚也像白鱀豚一样消失不见,首先,肯定会对整个生态链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灭绝代表着更多不受关注的野生生物,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已经走向了灭亡。

网友在信江拍摄到的一头江豚,起名“孤独的一跃”
在长江白鲟和白鱀豚悄然消失的时候,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很强的概念。现在通过网络发展,已经有更多人认识到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但是,就算是这样,现在想要人为保护江豚也非常困难。
野生江豚的数量现在和野生大熊猫差不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然而它们却不能像大熊猫那样进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原因是操作难度太大了。

江西九江在今年开始的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小家伙嘴里还咬着鱼
首先,江豚完全生活在水里,人类想要在水里给它们进行繁育操作很困难。其次,江豚虽然是个好奇宝宝,什么都想看一看,但实际上它们非常胆小,曾经就有过江豚被相机快门声吓到呛水的情况,这么胆小的江豚,也是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的。
另外就是,虽然现在饲养被救助的成年江豚不算很难,但是繁育小江豚远比喂养大熊猫宝宝困难得多,它们离不开水,要边游动边喝奶,并且江豚妈妈乳汁的营养成分很复杂,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根本做不到人工喂养。

在喝奶的小江豚
最后一点,要观测生活在长江里的江豚,难度比观测山里的大熊猫要大得多,很难做到长期稳定的观测。现在对于江豚整体生物信息的资料都来自于人工饲养的几头江豚,在各个方面都不算完善,也限制了人工繁殖江豚的技术进步。
基于这些种种原因,目前想要保护濒危的江豚,最主要还是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

正在捕鱼的野生江豚
想要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江豚,就意味着人们必须保护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农业部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长江禁渔期制度,每年不同江段有三个月左右的禁渔期。
但是,从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样的禁渔期制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准备了多年之后,终于在2021年1月1日,开始了长江流域全面的“十年禁渔”,禁止对长江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甚至于在重要的保护区内,就连个人的垂钓都不允许。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具体规定
而成果也显而易见,这次2月28日公布的是去年10月江豚考察的数据,长江里的江豚已经恢复到了1249头。
这么准确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其实现在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厉害了,甚至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在对野生江豚做体检
首先在长江里每80—100公里设置一个取样点,到考察的时候,从取样点取出江水,用专业仪器过滤之后,可以留下江豚脱落的皮肤细胞和排泄物之类的东西,再把这些样品送到研究室进行DNA分析,就能得出这里是否有江豚分布。
除此以外,科学家们还使用了专业的被动声学、影像辅助观察系统等技术手段,以之前的观测数量为基础,最后就能算出这么准确的种群数量了。

新闻报道截图
为什么禁渔?
2022年4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两名男子在明知当地裕溪河处于十年禁渔期的情况下,先后四次划船到河里,用电瓶电了上百公斤渔获物,被当场抓获。
今年2月20日,这两人的案件宣判,他们构成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其中一人判了四个月拘役,另外,他如果不在判决生效之后30天里,在自己非法捕捞的地方放流同等重量的鱼苗,就要赔偿两万多元的罚款。

坐船非法电鱼
根据我国《渔业法》里的规定,炸鱼、毒鱼、电鱼之类的捕捞方式,都是属于破坏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方法,更别说他们还是在禁渔期进行的捕捞。
像安徽这两名男子使用的电鱼方法,一般来说电流能达到300伏以上,会把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水生生物全部电死,甚至江豚这样的高等哺乳动物也逃不了。

一头死亡江豚上全是鱼钩
2015年7月,长江洪湖江段就有人发现了一头非自然死亡的雄性江豚,体表没有任何伤口,当时就怀疑它是被非法电鱼误杀。除了这些非法“电毒炸”捕鱼的方式,就算是正规的捕鱼,也会威胁到江豚的生命。
2019年11月7日,岳阳市洞庭湖里,就出现了一头死亡的江豚尸体,被打捞上来之后,人们看见它身上有不小的伤口,尾巴还被一条尼龙绳绑住,另一头捆着两块红砖。

当时捕捞的画面
经过调查发现,这头江豚是不小心撞进了渔民使用的“流刺网”里,这种渔具在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是合法的,但江豚天性胆小,受惊挣扎导致自己窒息溺亡。渔民知道它是保护动物,害怕被追责就用红砖和尼龙绳把它沉入湖底。
在“十年禁渔”实施之前,长江里随处可见的大小渔船,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江豚的生存。除了非法捕捞和渔网的误杀,就连船上的螺旋桨与噪音都能杀死这些“微笑天使”。
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统计,仅仅2015年上半年,就有不少于13只江豚非自然死亡,其中有被电死的、被渔网缠到窒息的,也有被螺旋桨割伤致死,更有与母亲分离的小江豚被饿死、雌性江豚在分娩时难产而死等等。
江豚是一种好奇心很重却又非常胆小的动物,它们需要浮到水面换气,喜欢生活在浅水区域,会追着船只后面的波浪游动嬉戏,因此很容易被误伤。

2022年拍摄到的野生江豚在水面嬉戏
而过多的船只发出的噪音,也会惊吓到胆小的江豚,一些分娩期的雌性江豚,就很可能被惊吓到难产,小江豚也有可能受惊而和母亲走散。
历史上长江流域捕鱼的年产量最高时达到了45万吨,不加节制的过度捕捞和各种非法捕捞方式,直接导致长江流域的年捕捞量逐年下降,长江的生物完整性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网友在洞庭湖岸边拍摄到江豚吐水
现在长江生物链顶层,基本只剩下了中华鲟和长江江豚,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可以直接反应长江里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
“十年禁渔”保护的不仅仅是江豚,也保护着以它们为代表的所有长江生物,更是在保护长江的整体生态环境,对长江生物种群的恢复意义重大。希望在未来,我们还能再次看见江豚们在长江里畅游的景象。

-------------------------------------------------------
全文转载仅为感谢所有关爱江豚保护江豚做出贡献的人!!!!虽说我本人三十多年来一直能看到江豚,但九江市绝大多数人是没看见过江豚的,更不用说江豚的实际生活状况。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5-21 2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中央督察组暗访发现小江豚被困油污,当地官员: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
政事儿2024-05-18 09:24北京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17日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西省鄱阳湖保护修复不力,生态环境问题多发。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西省发现,南昌、九江、上饶多地的鄱阳湖区仍然存在大量人为建造的矮小围堤,同时还有盗鱼团伙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2022年至2023年,鄱阳湖内发现有5头江豚死于渔网或渔网线缠绕。九江庐山市砂石码头违规非法施工,放任油污污染周边湖面。督察组在现场暗访时看到一头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拼命挣扎。督察组还发现,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当地有关部门监管缺位、工作不力,导致鄱阳湖保护修复中的相关问题长期存在。

《中国环境报》披露了此次暗访经过。

据报道,今年3月2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

3月2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来源:“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

“是江豚!”督察人员不敢相信眼前的画面。在距离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7公里的水面上,一头小江豚在油污里转圈、挣扎,想找到逃离油污的路,但都失败了。

九江庐山市有关部门的一位同志对此说,“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

“怎么可能是青鱼,这么明显的江豚特征,没有背鳍。需要立刻救助!”在督察人员纠正后,这位同志随即又说那可能是黑鱼或者水獭。

经过督察人员反复说明,这位同志终于承认这是一只小江豚,并解释,这只是小概率事件。

据报道,小江豚被发现后,由于当时没有救助条件,督察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只能请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驱离,引导小江豚游出油污区域。

督察人员发现江豚的位置是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建设现场,该项目位于庐山市星子镇沙山村。2024年3月督察组暗查发现,该工程正在进行疏浚作业。3月22日和24日,疏浚船只两次发生漏油事故,建设单位江西省港口集团既未报告也未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边湖面。

这里距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仅2.7公里,项目建设是否考虑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对鄱阳湖重要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影响专题论证报告》,详细评估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提到了对江豚的影响。同时表明,工程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3—6月)及鱼苗摄食育肥期,选择12月—次年2月的枯水季节进行,但要主要观察江豚的迁移情况,避免对江豚造成伤害。因此,该工程在3月进行疏浚作业属于违规操作。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曾经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影响,江豚濒临灭绝。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2022年,长江江豚数量达到1249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而这千余头江豚,有接近一半生活在鄱阳湖。2022年的调查显示,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约为492头,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这也说明鄱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江豚保护措施有力有效。小江豚被困油污事件说明,其生境保护工作是存在漏洞的。

报道显示,督察人员在当地取证非法捕捞时,还遭遇了威胁。

督察人员回忆,当时在九江庐山市湖区特别是长湖圩内,有十几人的盗鱼团伙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督察人员想用无人机拍照,被盗鱼者阻挠。

与督察人员对话的人态度恶劣,在督察人员坚持拍照取证后准备离开时,他还趴在督察人员车窗处威胁。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该典型案例时指出,江西省有关部门和南昌、九江、上饶沿湖三市对“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不够,监管缺位、工作不力,攻坚克难力度不足,导致鄱阳湖保护修复中的相关问题长期存在。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5月17日,江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尹弘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开江西省第一个典型案例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这次曝光的典型案例指出了“鄱阳湖保护修复不力,生态环境问题多发”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有的地方对贯彻落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监管缺失、工作不力。要认真反思、照单全收,主动认账领账,分析原因、厘清责任,坚决抓好整改整治。要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抓紧制定整改方案,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完善举措,确保整改实效。要坚持举一反三,系统整体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切实守护好一湖清水。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中国环境报、江西日报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bbs.jj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赣ICP备090149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